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并州

并州

①古“九州”之一。《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恒山在今河北曲阳县西北,昭余祁在今山西平遥县西南。约当今山西、河北一带。

②西汉武帝置,为“十三刺史部”之一。辖境相当今山西大部及内蒙古、河北的一部。东汉治所在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辖境扩大,包有今陕西北部及河套地区。三国后渐小。唐代辖境相当今山西阳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地区。开元十一年(723)改为太原府。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复改并州, 移治阳曲县(今太原市)。嘉祐四年(1059)又改为太原府。

③十六国前秦置,治所在蒲阪县(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后移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晋源镇)。后秦末年废。

④十六国后秦皇初三年(396)置,治所在蒲坂县(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皇初五年(398)废。

⑤十六国南燕置,治阴平(今山东枣庄市旧峄县西南三十里阴平镇)。《晋书·地理志》:南燕慕容德“以并州牧镇阴平”。

⑥西魏置,治所在随郡(今湖北随州市)。废帝三年(554)改为随州。

⑦南朝梁置(一说西魏置),治所在南晋郡(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一说在今万源县南固军坝)。辖境相当今四川宣汉县东北、万源县南部地。隋开皇五年(585)废。


(并bīng) (1)古九州之一。《周礼·职方》:“正北曰并州,其山镇曰恒山,其泽薮曰昭余祁。”恒山在今河北省曲阳县西北,昭余祁在今山西省平遥县西南。辖境约当今山西省大部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的一部分。(2)汉武帝所置十三刺史部之一,约当今山西省大部,河北省及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地。东汉治晋阳县(隋改太原,在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辖境扩大,包括有今山西省大部、陕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建安十八年(213年)并入冀州。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复置,辖境渐小。唐代相当今山西省阳曲县以南、文水县以北的汾水中游及其以东地区。开元十一年(723年)改为太原府。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又改为并州,移治榆次县(今晋中市榆次区),七年又迁治阳曲县(今太原市)。嘉祐四年(1059年)又升为太原府。(3)十六国后秦皇初三年(396年)置,治蒲坂县(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辖境相当今山西省西南部。末年废。(4)太原市的别称。


猜你喜欢

  • 栗河

    即今白河支津。在今河南南阳县东南十里。《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溧河,“淯水支流。自马渡堰分流,至新野县界,仍入于淯”。

  • 东营子

    在今辽宁营口市东北。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盖平县图:东北有东营。旧为外国租界,有英、德、日、瑞、俄、美、法、荷等国领事驻此。其西为西营子。

  • 天生砦

    在今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铜仁县:天生砦“在府北百二十里。(明)正德八年,官军讨叛苗,入天生砦囤,绝蛮峒水道”。

  • 煮盐泽

    在今陕西临潼县北二十里。《元和志》 卷2栎阳县: 煮盐泽 “在县南十五里。泽多咸卤,苻秦时于此煮盐,周回二十里”。

  • 赤石县

    西魏置,属淯阳郡。治所在今陕西旬阳县北。北周废入黄土县。

  • 葛驿镇

    北宋置,属宋城县。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 乐安驿

    在今广东阳江市西乐安村。《方舆纪要》卷101阳春县:乐安驿在“县南九十里,接阳江县界。隆庆五年筑城”。

  • 明安旗

    1936年日伪由牛羊牧群改置,驻海伊尔很额尔格。1949年与太仆寺右旗合并,改设明安太右联合旗 (简称明太联合旗)。旧旗名。1950年2月以明安牧群改置,治宝沙岱(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同年12月与太

  • 嘉良县

    唐武德元年 (618) 置,属雅州。治所在今四川雅安市西北。六年 (623) 废入严道县。

  • 恤品路

    又作速频、苏滨、恤频、苏濒。金天会二年 (1124) 改耶懒路置,治所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乌苏里斯克 (双城子) 南。因濒苏滨水 (今绥芬河)得名。辖境相当今黑龙江省饶河、虎林、密山、鸡西、东宁、绥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