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仁城
一名乌克尔博罗素克。俗呼大芦草沟。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霍城县北六十里芦草沟镇。
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北境。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于伊犁河北岸乌克尔博罗素克。驻绿营屯镇左营。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入伊犁后被毁。今名芦草沟。
一名乌克尔博罗素克。俗呼大芦草沟。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建。为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霍城县北六十里芦草沟镇。
伊犁九城之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北境。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建于伊犁河北岸乌克尔博罗素克。驻绿营屯镇左营。同治十年(1871年),沙俄侵入伊犁后被毁。今名芦草沟。
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长江边。《晋书·王濬传》: 太康元年 (280) 伐吴,沿长江而下,“克荆门、夷道二城”。即此。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长江边。《资治通鉴》: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王濬伐吴,“克荆门
一名乔庙镇。即今河南武陟县东三十六里乔庙乡。清道光《武陟县志》卷8:集镇有乔家庙。
1931年11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由吉安、吉水两县析置,驻水南圩(今江西吉水县东南水南镇)。为纪念红军第三军军长黄公略而命名。后迁吉安县富田区陂下村(今江西吉安市南陂下)。1934年10月废。旧县名。中央
即阿里马城。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克干山南麓。元刘郁《西使记》:宪宗九年(1259),“出(铁木儿忏察)关,至阿里麻里城,市井皆流水交贯,有诸果,唯瓜、葡萄、石榴最佳。回纥与汉民杂交,其俗渐染,颇似中国”
在今新疆拜城县东克孜尔镇东南十四里。建于木扎特河谷北岸的悬崖上。 “克孜尔”系支流河名,维吾尔语意为红色。现存二百三十六窟,是天山南麓最大的佛教石窟群。最早可能开凿于东汉,盛于南北朝,至唐代吐蕃废弃。
1914年析辽中、镇安二县地置,属奉天辽沈道。治所在八角台(今辽宁台安县)。民国《台安县志》卷1:“以八角台、西佛牛录等地合镇安东南之一部置县,即台安也。”取八角台与镇安各一字为名。1929年直属辽宁
又作大彭氏、彭、彭城。夏、商时国。在今江苏徐州市。《庄子·大宗师》: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 《史记·楚世家》: “彭祖氏,殷之时尝为侯伯,殷之末世灭彭祖氏。” 《集解》 引 《世本》 曰
一名好阳亭。即曹阳。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水经·河水注》: 曹水 “出南山,北径曹阳亭西。陈涉遣周章入秦,少府章邯斩之于此。魏氏以为好阳”。在今河南省灵宝市东北旧县东北。因在曹水之阳得名。秦末,陈胜遣
一名高坨子。即今辽宁海城市西北六十里高坨镇。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海城县图: 西北有高家坨。
即析支。在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黄河流域。《后汉书·西羌传》: “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南羌地是也。滨于赐支,至乎河首,绵地千里。赐支者,《禹贡》 所谓析支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