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延川县

延川县

隋改文安县置,属延州。治所即今陕西延川县。《元和志》卷3延川县:“取吐延川为名。”大业初属延安郡。唐属延州。宋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民国初属陕西延安府。1928年直属陕西省。


在陕西省北部、清涧河下游,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属延安市。面积 1941 平方千米。人口18.7万。辖8镇、6乡。县人民政府驻延川镇。秦、汉时为高奴县地。北魏设安民县,西魏析安民县地于今文安驿置文安县及文安郡。隋开皇三年(583年)文安县改名延川县,以境内吐延水(今清涧河)为名,安民县改名吉万县。大业元年(605年)废入上县。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安民县改为宏风县,神龙元年(705年)又改延水县。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延水县降为镇,辖地并入延川县,属延州,元祐四年(1089年)后属延安府。元属延安路。明、清属延安府。1914年属榆林道,1928年直属陕西省。1935年6月工农红军进入后,曾设赤光、延水两县,1937年撤销并入延川县。1950年属延安专区。1958年撤销延川县,辖地并入延长县。1961年以原辖区复设延川县。1968年属延安地区。1996年属延安市。地处黄土高原区。清涧河及其支流永坪川斜贯县境。属南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小麦、黍、谷子、玉米为主。矿产有石油和煤。有水泥、农机、粮油加工等工业。渭清公路经此。古迹和纪念地有杨家圪台、太相寺和刘家渠。


猜你喜欢

  • 叠溪桥关

    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后属叠溪千户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较场乡西南。《明史·地理志》 叠溪所: “西有叠溪桥关。”

  • 塔尔巴哈台 (臺) 城

    旧名楚呼楚、绥靖城。一名塔城。又称挞拉巴哈台。即今新疆塔城市。因清新疆政区塔尔巴哈台驻此而名。清乾隆三十年 (1765) 在此驻参赞大臣,称楚呼楚。三十二年 (1767) 筑城,称绥靖城。同治九年 (

  • 阌乡郡

    北周明帝二年 (558) 置,治所在湖县阌乡 (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双桥河入黄河处东岸文底)。隋开皇三年 (583) 废。北周明帝二年(558年)置,治阌乡县(今灵宝市西北文乡)。辖境约当今河南省灵宝市西

  • 哀牢

    古国名。在今云南西部。《后汉书·西南夷传》: 哀牢 “九隆死,世世相继,乃分置小王,往往邑居,散在溪谷,绝域荒外,山川阻深”。战国、秦、汉时期,哀牢的范围,约东起礼社江边的哀牢山,西至印、缅交界的巴特

  • 黑沙城

    唐后突厥可汗南庭。当在今内蒙古武川县境。《新唐书· 突厥传》: “骨咄禄,颉利族人也。……伏念败,乃啸亡散,保总材山,又治黑沙城,……乃自立为可汗。” 《旧唐书· 突厥传》 作 “黑沙南庭”。突厥文

  • 孙家集

    即今山东寿光市西南孙家集镇。1949年山东革命根据地所置益寿县自东水渠迁治于此。

  • 补州

    唐永徽二年(651)置羁縻州,属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西南邛崃山附近地区。后废。

  • 纳书克贡巴

    在今西藏比如县西北下秋卡、果曲一带。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世称藏北民户为纳书克等三十九族(《卫藏通志》卷15载三十九族之名)。

  • 东辽河

    亦名赫尔苏河。即古之南苏水,为辽河东源。源出吉林东辽县萨哈岭,曲折西南流入辽宁省,于昌图县西古榆树附近与西辽河汇合为辽河”。《清史稿·地理志》 昌图府辽源州:“西辽河即西喇木伦河……东辽河自怀德入,

  • 五堰

    又名鲁阳五堰。唐景福元年(892)台濛筑。在今江苏高淳县东。《新唐书·杨行密传》:“孙儒围行密宣州,凡五月不解。台濛作鲁阳五堰,拖轻舸馈粮,故行密军不困,卒破孙儒。”《舆地纪胜》卷17建康府:银淋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