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延祥湖

延祥湖

在今福建长乐市南。《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长乐县:延祥湖“在县南三里。宋、元时故址,明正统中修浚深广,潮汐往来,可通舟楫”。


猜你喜欢

  • 米利城

    即宋美利城。在今四川叙永县北。《方舆纪要》卷73永宁宣抚司:米利城在“司北八十里。《志》云:其地有大田,饶米谷,无水旱忧。盖昔时蛮所置城也”。

  • 黄泥堡

    在今四川荥经县西南四十里凤仪乡 (黄泥铺)。清乾隆 《卫藏通志》 卷4: “大通桥十里过安乐坝、清溪县境,十里过黄泥铺,上山,十里至小关山。”

  • 清沽港

    在今天津市武清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1武清县: 清沽港 “西接安沽港,东合丁字沽入于海”。

  • 万寿湫

    在今陕西旬邑县北二十里。《方舆纪要》卷54三水县“梁渠川”条下:万寿湫“唐大历八年,因风雷而成,民资以灌溉”。

  • 二赞行溪

    又名二层行溪。即今台湾省台南、高雄二县间之二仁溪。清乾隆间范咸《重修台湾府志》卷1:二赞行溪“在(台湾)县治南二十里。合冈山、红毛寮二溪, 由喜树港入海。台、凤分界处”。

  • 插汉脑儿

    即长水海子。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诺尔。明 《蓟镇边防》: “插汉脑儿即白海子,在宣府大青山后,宣边相去尚有六百余里。此处原有长水海子、苦水海子二处,夷人因长水海子四望平沙,遂名插汉脑儿。”

  • 阳堌集

    即今河南杞县北三十四里阳堌乡。清乾隆《杞县志》卷4:阳堌社(驻地阳堌集)“距城三十五里”。

  • 祁连设治局

    1939年析亹源县置,属青海省。治所在八宝寺(今青海祁连县)。以祁连山而得名。1951年改为祁连区人民行政委员会。1952年设立祁连藏族自治区(县级)。1953年改为祁连县。1939年由亹源县析置,治

  • 南卡江

    在今云南西南部。为萨尔温江支流。中缅界江。上源为南康河和南锡河,分别源于中、缅境内,在西盟佤族自治县汇合后称南卡江,自北向南流至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南端的双相乡,汇合南马河后西南流入缅甸。光绪

  • 南恩州

    北宋庆历八年 (1048) 改恩州置,治所在阳江县 (今广东阳江市)。《宋史·地理志》 南恩州:“以河北路有恩州,乃加 ‘南’ 字。” 辖境相当今广东恩平、阳江、阳春三市地。元至元十三年 (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