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依堡
即今四川阆中市西北思依镇。《清一统志·保宁府二》: 思依堡 “在南部县西北思依山”。
即今四川阆中市西北思依镇。《清一统志·保宁府二》: 思依堡 “在南部县西北思依山”。
即今四川盐源县北洼里乡。产沙金。民国杨仲华 《西康纪要》 第二章: 鸦砻江 “复南下至盐源县属之窪里名打冲河,折而东流至冕宁界”。
1930—1935 年建,自今陕西泾阳县西北引泾河水东南流,灌溉泾阳、高陵、三原等县土地,下游分流注入渭水。为近代第一座应用新技术建设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原本是战国时之郑国渠,西汉时之白渠,唐宋以后屡
在今山东曹县西南五十里。《水经·济水注》:南济“又东北右合菏水,水上承济水于济阳县东,世谓之五丈沟”。
在今江苏南通市南。清光绪《通州直隶州志》卷1:“南十里曰合兴镇。”(1)在江苏省张家港市中北部、二干河畔。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合兴街,人口 1800。传百年前陆、许、林三姓在此
即今四川叙永、纳溪二县境之永宁河。《方舆纪要》 卷73永宁宣抚司: 永宁河 “亦曰界首河”。《明史·曹震传》: 洪武二十四年 (1391),“会永宁宣慰司言: 所辖地有百九十滩,其八十余滩道梗不利。诏
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方舆纪要》卷99泉州府晋江县:凤屿盘光桥“在府东北二十里。旧为石路,潮至不可行。宋宝祐中,建桥百六十间,长四百余丈”。
在今甘肃临潭县东北。《方舆纪要》卷60洮州卫:石岭山“在卫北十五里。山势峭拔,草木不生,上有关, 曰石岭关”。
东魏天平元年 (534) 置,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吉县、蒲县、乡宁等县地。北周改汾州。唐武德五年 (622) 复置南汾州,贞观八年 (634) 改慈州。(1)西魏大统年间置,治高
①南朝梁置,为义阳郡治。治所在今湖南安乡县西南。隋大业初属澧阳郡。唐属澧州,贞观元年(627)移治今安乡县。元属澧州路。明属澧州。民国初属湖南武陵道。1916年属湘江道。1922年直属湖南省。②北周改
在唐长安城(今陕西西安市)长寿坊南门之东。宋敏求《长安志》卷10:“本梁太尉吴王萧岑宅,隋开皇四年立,帝为沙门昙延主为延兴寺……(唐)神龙中,中宗为永泰公主追福,改为永泰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