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抚州

抚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以临川郡改置,治所在临川县(今江西临川市西)。大业初改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复为抚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抚州。宝应元年(762)与县同移治今临川市。自隋设抚州始,辖境屡有减缩,唐武德七年(624)以后相当今江西临川以南抚河流域。五代南唐以后又缩小。宋时仍为抚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抚州路。

②金明昌四年(1193)置,治所在柔远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境相当今河北张北县以西, 内蒙古集宁市以东地区。蒙古中统三年(1262)改为隆兴路。


(1)隋开皇九年(589年)改临川郡置,治临川县(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西,唐宝应中移治今临川区)。时总管杨武通奉使安抚,即以“抚”名州(《太平寰宇记》)。大业初复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年)改为抚州。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县以南的盱江及宜黄水、宝塘水流域地。五代南唐分所辖南城、南丰两县属建武军,辖境缩小。两宋属江南西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抚州路。(2)金明昌三年(1192年)置,治柔远县(今河北张北县)。属西京路。辖境相当今河北省张北县以西,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以东地区。蒙古中统三年(1262年)升为隆兴府。


猜你喜欢

  • 北川铁路

    自今四川重庆市江北区白庙子至合川市东渠江东岸之三汇场。1927年动工兴建,1929年9月建成一段通车。1934年增建至大田坝,全长23里。为单轨运煤铁路。是四川第一条铁路。

  • 新畤县

    西魏大统四年 (538) 置,属宁夷郡。治所即今陕西礼泉县南十里新畤坊。北周明帝元年(557) 省入宁夷县。古县名。北魏置,治今陕西省礼泉县东。属咸阳郡。西魏属宁夷郡。西魏末属秦郡。北周废。

  • 外底堡

    ①即今甘肃静宁县。《宋史·地理志三》:德顺军“陇干,元祐八年,以外底堡置”。②北宋置,即今宁夏隆德县。元祐八年(1093)于此置陇干县。

  • 清江浦

    运河名。今江苏淮安市北一段里运河的前身。《清一统志·淮安府一》: 清江浦 “旧为沙河。土名乌沙河。古运道,自郡城东北入淮。《旧志》,宋转运使乔维岳开此,直达清口。明永乐初,陈瑄重浚置闸,更今名。为水陆

  • 景亳

    ①又称薄。在今山东曹县南二十五里。《太平御览》 卷155引 《帝王世纪》: “蒙为北亳,即景亳,汤所盟也。”②即北亳。商三亳之一。在今河南商丘县北。《左传》: 昭公四年 (前538),椒举言于楚子曰:

  • 马桑关

    亦名马桑冲。明置,在今贵州贵定县西五里。《清一统志·贵阳府》:马桑关“旧为苗民出没之地,明万历中筑堡守御”。

  • 孤山子

    即今吉林柳河县东南孤山子镇。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辽宁柳河县: “县属孤山子,在县市东南七十里。”

  • 汴京路

    金初置,治所在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辖境相当今河南省黄河及原阳、延津、封丘等县以南,淮河以北,河南阌底镇及崤山、熊耳山以东, 山东曹县、武城、鱼台、安徽砀山县及西淝河以西地区。贞元元年(1153)改

  • 孔古烈仓

    元岭北行省仓廪。在今蒙古国中戈壁省德勒格尔杭爱附近。《元史·选举志》:“和林昔宝赤八剌哈孙、孔古烈仓改立从五品提举司。”明罗洪先《广舆图》于旺吉河(今翁金河)东标有“孔古列仓”,其地有红古勒山,故名。

  • 益登镇

    唐置,属翼州。在今四川茂县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