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成县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抱县置,属合州。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雷州市境。大业初属合浦郡。唐初废。
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抱县置,属合州。治所无考,当在今广东雷州市境。大业初属合浦郡。唐初废。
即今安徽歙县东十二里南源口乡。民国《歙县志》 附图: 县东有南源口。集镇名。在安徽省歙县中部、新安江北岸。南源口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630。古代村东山谷口有王姓居民曾为郎官、得名郎源口,俗称今名。盛产
即今辽宁长海县东北石城岛,岛上有石城乡。明《辽东志》卷1:石城岛“去(金州卫)城二百七十里”。在辽宁省长海县东北部海域,距大陆最近点7.3千米。因岛上有古石城遗址得名。面积27.3平方千米。最高峰城山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 (446) 改统万镇置,治所即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太和十一年 (487)为夏州、化政郡治。西魏大统十二年 (546) 为弘化郡治。隋为朔方郡治。唐贞观二年 (628) 改为朔方县。
亦作西天鹏茄啰国。故地在今孟加拉国和印度西孟加拉邦一带。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卷上: “西天鹏茄啰国都号茶那咭城,国一百二十里。民物好胜,专事剽夺,以白砑螺壳磨治为钱,土产宝剑兜罗绵等布。或谓佛教始于
春秋时邾邑。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峄山南。《春秋》:哀公二年(前493),“叔孙州仇、仲孙何忌及邾子盟于句绎”。即此。古邑名。春秋邾邑。在今山东省邹城市东南。《春秋》哀公二年(前493年):“叔孙州仇、仲
明弘治间以永安长官司改名,属庆远府。治所在今广西宜州市东北后甫。民国初属广西柳江道。1928年废。明弘治九年(1496年)析天河县地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东后甫。属庆远府。
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北神头村。《清一统志·潞安府》: 神头镇 “在潞城县东二十里”。(1)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东北部。面积162平方千米。人口3.6万。镇人民政府驻东神头。人口1540。因附近有神头泉,故
在今四川邛崃市东四十里。《寰宇记》卷75依政县:有“牙江水”。《方舆纪要》卷71邛州“邛水”条内:“牙江在州东四十里,源出大邑县凤凰山,东南流至州东合于邛水。其合处有石如象牙,因名。”
在今江苏吴江市平望镇北。《方舆纪要》卷24吴江县:平望镇,“《志》云,镇北有杨家桥。明初,常遇春败张士诚兵于此。嘉靖三十四年,官兵亦败倭于此”。
即今四川马边彝族自治县北下溪乡。清嘉庆《马边厅志略》卷2有“下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