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新平县

新平县

①西汉置,属淮阳国。治所在今河南淮阳县东北二十五里临蔡镇。东汉属陈国。西晋改属梁国。西晋末废。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属陈州。八年 (625) 废。

②三国吴置,属湘东郡。治所在今湖南常宁县东北。东晋废。

③隋开皇四年 (584) 改白土县置,为豳州治。治所即今陕西彬县。大业初属北地郡。唐初复为豳州治 (开元十三年改豳为邠)。天宝元年 (742) 为新平郡治。乾元元年 (758) 为邠州治。明洪武三年(1370) 废入邠州。

④唐武德四年 (621) 析鄱阳县置,属饶州。治所在今江西浮梁县东北江村乡沽演村。武德八年(625) 废。

⑤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昆州。治所在今广西柳江县东南新兴。贞观八年 (634) 属柳州,十二年 (638) 废入马平县。

⑥明万历十九年 (1591) 置,属临安府。治所在今云南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西七里旧城。《方舆纪要》 卷115新平县: “明朝为丁苴白改夷所据,万历十九年夷酋普应春叛,讨平之,置新平县。”取 “新近平定” 之义。崇祯七年 (1634) 迁治今新平县。清雍正十年 (1732) 改属元江府,乾隆三十五年 (1770) 属元江州。民国初属云南普洱道。1929年直属云南省。1980年改设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

⑦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 析焉耆府置,属焉耆府。治所在哈喇洪 (今新疆尉犁县北)。1914年徙治孔雀河 (今尉犁县),寻改名尉犁县。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淮阳县东北临蔡。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西晋废。唐武德元年(618年)分宛丘县复置。属陈州。贞观元年(627年)废。(2)三国吴置,治今湖南省常宁市东北。属湘东郡。东晋太元二十年(395年)废。(3)隋开皇四年(584年)改白土县置,治今陕西省彬县。先后为豳州新平郡、邠州治。明初废。(4)唐武德四年(621年)升新平镇置,治今江西省浮梁县东北。属饶州。八年废。(5)唐武德四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南。属昆州。后属南昆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2)古旧县名。(1)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置,治今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属临安府。清雍正年间属元江府,乾隆年间属元江直隶州。1980年撤销,改设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2)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置,治哈喇洪庄(今新疆尉犁县尉犁镇北)。1914年因与云南省新平县重名,更名尉犁县,以左尉犁园为名。仍驻哈喇洪庄,旋迁孔雀河,即今县驻地尉犁镇。


猜你喜欢

  • 十三站

    清改明十三山驿置,即今辽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清杨宾《柳边纪略》卷2:“大凌河三十里至十三站,四十里至闾阳驿。”后金天聪二年(1628)毁十三站以东墩台,即此。在今辽宁省凌海市东北石山镇。后金天聪二年(

  • 扶南

    意为“山地之王”。在今柬埔寨。公元1世纪建国。《三国志·吴书·吕岱传》:岱“又遣从事南宣国化, 暨徼外扶南、林邑、堂明诸王,各遣使奉贡”。至7世纪中叶, 为其属国真腊所并。

  • 龙亭县

    ①东汉侯邑。在今陕西洋县东十八里龙亭镇。《后汉书·宦者列传·蔡伦》:元初元年(114),“邓太后以伦久宿卫,封为龙亭侯”,即此。北魏置龙亭县, 为晋昌郡治。西魏为傥城郡治。隋开皇初废。②唐武德四年(6

  • 秀容城

    ①在今山西忻州市西北五十五里。北魏秀容郡、县均治此。《魏书·太祖纪》:北魏登国八年(393),“元虔等因屯秀容,慕容垂遂围长子”。②一名秀容都。在今山西岚县南。《水经·汾水注》 引《魏土地记》:“秀容

  • 杉洋镇

    即今福建古田县东杉洋。《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古田县:杉洋镇在“县东四十里。有巡司,洪武十二年(1379)建。《志》云,杉洋地出银坑,多矿盗,旧设捕盗馆并郡司马分驻于此”。在福建省古田县东部、龙舞溪两

  • 辉特南旗

    清雍正三年 (1725) 置,属辉特部。驻牧地当在今青海共和县东。《清史稿·地理志》 青海辉特部: “牧地当巴彦诺尔之南。”

  • 冰琅山

    即今碧罗雪山。在云南西北部,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元一统志》丽江路:“西至兰州冰琅山外卢蛮界四百八十里。”

  • 单单

    即丹丹国。在今马来西亚马来半岛。《新唐书·南蛮传下》: “单单,在振州东南,多罗磨之西,亦有州县。”

  • 绥安堡

    即宁安堡。即今宁夏中宁县。《清一统志·宁夏府二》: 绥安堡 “在中卫县东南一百三里。明嘉靖七年建。本朝乾隆二十四年设巡检”。1933年,于此置中宁县。

  • 长安镇

    ①北宋置,属盐官县,即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西南五十里长安镇。《方舆纪要》卷90海宁县:长安镇“旧为运道所经……元设税课务并置驿于此,明朝改为税课局,嘉靖中驿废”。为商旅聚集、舟车冲要之地,清设州判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