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南威岛西12海里。为一环礁。退潮时露出。中国渔民向称西头乙辛,因此礁在南沙群岛西部,且从南威岛来此罗盘上用乙辛方位,故名。1935年公布名称为拉德礁。1947年改称日积礁。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南威岛西12海里。为一环礁。退潮时露出。中国渔民向称西头乙辛,因此礁在南沙群岛西部,且从南威岛来此罗盘上用乙辛方位,故名。1935年公布名称为拉德礁。1947年改称日积礁。
唐贞观二十三年 (649) 改民复县置,为夔州治。治所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城。明郭子章《郡县释名》 四川卷下: 奉节县 “以其奉山南东道总管节制” 而名。北宋景德三年 (1006) 徙治今奉节县。南宋
原名董奉山。在今河南信阳县西。《方舆纪要》 卷50信阳州: 董峰山 “在州西南五十里。峰峦竞起,高出群山。上有黑龙洞”。
在今广东肇庆市东北。源于鼎湖山。《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要县:沥湖,“湖水环流经(石室)岩后,束为小渠,谓之后沥水,绕北山石子滩三十里,出灵羊峡入江”。
在今云南通海县东北。元代以来称杞麓湖。清康熙《河西县志》:杞麓山“在治东五里。一名渔山,一名碌溪山。自谭家营而下,碌溪湖在其西,溶湖界其腹南,入杞麓湖中”。当时湖面较宽,湖水环杞麓山(今凤凰山),因以
①又作洋山。在今上海市金山县东南海中。《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华亭县:羊山“在府境金山卫东海中。山高大,周七八十里。四围环抱,有十八奥,中如大湖,可容数百艘。湖口面北,上有娘娘庙。山有淡泉,海泊往往取
即今广西钦州市东南海中乌雷山。《元和志》卷38乌雷县:“总章元年置在海岛中,因乌雷州为名。”
隋开皇初改新蔡县置,属庐州。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以淠水为名。大业初属庐江郡。唐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初改新蔡县置,治今安徽省霍山县东北。属庐江郡。唐初废。
旧在今湖北黄州市郡仪门外西南隅。宋陆游 《入蜀记》: 栖霞楼 “本太守闾邱孝终公显所作。苏公 《乐府》 云,小舟横截春江,卧看翠壁红楼起,正谓此楼也。下临大江,烟树微茫,远山数点,亦佳处也。楼颇华洁。
在今四川南江县东北。《舆地纪胜》卷187巴州:十二峰在“难江县四十里。马盘湾巉岩耸秀,大小十二峰最为奇观。有客题诗云:插立翠峰屏十二,为君唤作小巫山”。《方舆纪要》卷68南江县:小巫山在“县东北五十里
又作崇高。即今河南登封市西北嵩山。《诗经·大雅·崧高》: “崧高维岳,峻极于天。” 郑玄笺: “崧, 高。 山大而高曰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