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明州
亦作昌化州。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亦作昌化州。唐开元前置羁縻州,属黎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汉源或石棉、甘洛县境。北宋以后废。
即今湖北红安县东南三十六里永佳河镇。清光绪《湖北全省分图》:黄安县东南有尹家河镇。
①一名君山。亦曰洞庭山。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中。道书以为第十一福地。相传尧女、舜妻死于此,俗称湘君,因以为名。《史记·秦始皇本纪》: 始皇二十八年 (前219),“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
北魏太和二十一年 (497) 置,属荆州。治所在今河南叶县西北。二十二年 (498) 属鲁阳郡。隋大业初废。古县名。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年)置,治今河南省叶县西北。属鲁阳郡,隋初属襄城郡。大业初废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完成统一,推行郡县制,分全境为三十六郡。郡名不见于《史记》本文,裴骃《集解》作“三川、河东、南阳、南郡、九江、鄣郡、会稽、颍川、砀郡、泗水、薛郡、东郡、琅邪、齐郡、上谷、渔阳
在今陕西渭南市北下吉镇西。《清一统志·西安府一》:杜原“自三原县界迤逦至此,后人以宋寇准居此,改曰仕原”。
即今新疆沙湾县东乌兰乌苏镇。《元史·明安传》: 至元二十九年 (1292),“别失八喇哈孙盗起,诏以兵讨之,……贼军再合四千人于忽兰兀孙,明安设方略与战,大败之”。
在今陕西石泉县南。《方舆纪要》卷56石泉县:石泉“在县治南。其水清洌,四时不竭,流入汉水。县因以名”。
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河南府一》: 耙耧山在 “方山之西。下有程伊川故宅”。
即今山东平邑县东南西荆埠。1946—1952年置蒙山县治此。
明置,属荣经。在今四川天全县。《明史·地理志》 荣经县: “又有碉门砦,亦曰和川镇,元置碉门安抚司。洪武五年设碉门百户所于此,其地与天全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