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昭义军

昭义军

唐方镇名。又名泽潞。至德元年 (756)置泽潞沁节度使,治所在潞州 (今山西长治市)。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泽、潞、沁三州,相当今山西霍山以东及河北涉县地。广德元年 (763) 又置相、卫六州节度使,治所在相州 (今河南安阳市)。辖境相当今河南卫河流域以北,河北隆尧、巨鹿、清河以南,以及山东临清、夏津、武城等县地。大历元年 (766) 号昭义军,十二年 (777)与泽潞沁节度使合为一镇。建中初复治潞州,长期领有泽、潞、磁、邢、洛五州,相当今河北内丘、隆尧以南,巨鹿、丘县、肥乡以西,涉县、邯郸市以北,山西浊漳河、丹河流域及沁水、阳城两县地。中和后因李克用据泽、潞二州,昭义军曾分为二: 一治邢州 (今河北邢台市),一治潞州,天复初又合为一。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 废。先后为李抱真、王虔休、卢从史、孟方立、李克修等所割据。


又称泽潞军。唐、五代方镇。至德元载(756年)置泽潞沁节度使,治潞州(今山西长治市)。辖境屡有变动,较长期领有泽、潞、沁三州,相当今山西省霍山以东及河北省涉县地。广德元年(763年)又置相、卫六州节度使,治相州(今河南安阳市)。较长期领有相、卫、贝、邢、洺、磁六州,相当今河南省卫河流域以北,河北省隆尧、巨鹿、清河等县以南,及山东省临清、夏津、武城等市县地。大历元年(766年)号昭义军,十二年与泽潞沁节度使合为一镇。建中初复治潞州。长期领有泽、潞、邢、磁、洺五州,相当今河北省内丘、隆尧以南,巨鹿、邱县、肥乡以西,涉县、邯郸以北,山西省浊漳河、丹河流域和沁水、阳城两地。中和后因李克用据泽、潞二州,昭义军曾分治二处:一治邢州(今河北邢台市);一治潞州。天复元年(901年)复合为一。五代梁开平二年(908年)改为保义军。龙德二年(922年)改为安义军节度使。梁末改为匡义军节度使。唐灭梁复为安义军节度使。晋又为昭义军节度使。宋初废。


猜你喜欢

  • 百尺沟

    ①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北。《水经·浊漳水注》:斯洨水“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东南流谓之百尺沟,又东南径和城北,又东南径贳城西,百尺沟东南散流,径历乡东而南入泜湖,东注衡水也”。《清一统志·赵州一》:百尺

  • 武定县

    ①三国吴建衡三年 (271) 置,为武平郡治。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永福县东南平州。隋开皇十年 (590) 改为崇平县。②南朝宋置,属晋康郡。治所当在今广东德庆、郁南、罗定等市县境。隋开皇中废。③1913

  • 英峨奇盘山

    即英额齐盘山。在今新疆莎车、叶城二县西南。《清史稿· 兆惠传》: 乾隆二十三年(1758) 讨大小和卓木之乱,“兆惠念兵寡而 (叶尔羌) 城大,不任攻,谍言贼牧群在城南英峨奇盘山,乃帅轻骑躏其牧地,县

  • 乌鲁克恰提设治局

    1930年置,属新疆省。治所在今新疆乌恰县西北乌鲁克恰提乡。1938年改设乌恰县。1929年由疏附县属乌鲁克恰提分县改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乌鲁克恰提镇。1944年升县并改名乌恰,迁治黑孜苇,

  • 柏茂山

    亦名柏庙山。在今四川简阳市北。《方舆纪要》 卷67简州 “玉女山” 条下: “州东北八十里又有柏茂山。峰峦卓立,为群山之首。”

  • 饮马集

    即今山东昌邑县南五十里饮马镇。清乾隆《昌邑县志》卷2有饮马集。

  • 天镇卫

    清顺治初改天成卫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即今山西天镇县。雍正三年(1725)改为天镇县。

  • 大湾墟

    ①即今广东英德市西北大湾镇。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英德县西北有大湾墟。有把总驻防。②即今广东郁南县东南大湾镇,在南江东岸,南接罗定市。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西宁县东南有大湾墟。③在今广西桂平县西南

  • 王家庄寨

    即今山东青岛市崂山区东北王哥庄镇。《方舆纪要》卷36即墨县“即墨营”条下:“王家庄寨在县东南九十里。”

  • 八答黑商

    即元代之巴达哈伤。在今阿富汗东北境之巴达克山。《明史·西域传》:八答黑商“在俺都淮东北。城周十余里。……永乐六年命内官把太、李达赐其酋敕书彩币,并及哈实哈儿、葛忒郎诸部,谕以往来通商之意,皆奉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