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原县
北周改多融县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寰宇记》 卷75晋原县: “以县界晋原山为名。” 隋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唐垂拱二年 (686) 为蜀州治。南宋为崇庆府治。元为崇庆州治。明洪武初废入崇庆州。
古县名。北周以多融县改名,治今四川省崇州市西北怀远镇。属犍为郡。后移治今崇州市。隋属蜀郡。唐、北宋为蜀州治。南宋为崇庆府治。元为崇庆州治。明洪武初省入崇庆州。
北周改多融县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西北六十里怀远镇。《寰宇记》 卷75晋原县: “以县界晋原山为名。” 隋属蜀郡,治所在今四川崇州市。唐垂拱二年 (686) 为蜀州治。南宋为崇庆府治。元为崇庆州治。明洪武初废入崇庆州。
古县名。北周以多融县改名,治今四川省崇州市西北怀远镇。属犍为郡。后移治今崇州市。隋属蜀郡。唐、北宋为蜀州治。南宋为崇庆府治。元为崇庆州治。明洪武初省入崇庆州。
又作乞母泥河。即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中游北支流比腊河。清康熙 《皇舆全览图》 作 “乞母尼河”。光绪 《吉林通志》 卷22: 奇穆尼河 “源出奇穆尼窝集,在毕瞻窝集东北三百里。……河南行百
在今海南省文昌县南。《方舆纪要》卷105文昌县:文昌江在“县南一里。一名南桥水。《志》云,江源有二:一出县境之迈南山,一出龙塘。至县南一里合流,又东南达清澜港入海”。
①西汉惠帝三年 (前192) 改鄢县置,属南郡。治所在今湖北宜城市东南十五里楚皇城遗址。东汉改为宜城侯国。三国魏复为宜城县,属襄阳郡。西晋初为襄阳郡治。后仍属襄阳郡。南朝宋初废。②唐天宝七年 (748
元代置,属乌蒙路。治所在今云南盐津、大关二县境。土僚亦作土老、秃老、秃剌,为族名。明洪武十六年(1383)废。
明置,属奴儿干都司。驻地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扎兰屯市西南绰儿河。后废。
即今浙江宁波市东五十里大碶镇。清乾隆《宁波府志》卷8《村市》:县东泰邱乡有大碶头市。
①在今山东济宁市城西北隅。《清一统志·济宁州》: 普照寺 “在州城西北隅,齐梁古刹也。有六楞唐碑,载宝历二年修。又有金党怀英隶书二碑”。②唐太宗时建。初名普曜院,后改普照寺。在今浙江富阳县北。李白有
明置,在今贵州黔西县西林泉镇。《方舆纪要》 卷121贵阳府: 奢香驿在 “府西北二百六十里。奢香者,明初水西酋霭翠之妻也。霭翠死,香为贵州都督马烨所辱,香诉于朝,明太祖为诛烨,而封香为顺德夫人。香归,
西汉初元元年(前48)置,属豫章郡。治所在今江西安福县东南。东汉永元八年(96)改为平都县。西汉初元元年(前48年)置,治今江西省安福县东南。属豫章郡。东汉永元八年(96年)改为平都县。
亦作渌水县。唐置,属汤州。治所在今越南河北省境。后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