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东厅
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改景东府置,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辖境约比今云南景东县稍大。1913年废为县。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景东府置,直属云南省。治所、辖境同景东府。1913年废厅改为景东县。
清乾隆三十五年 (1770) 改景东府置,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辖境约比今云南景东县稍大。1913年废为县。
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降景东府置,直属云南省。治所、辖境同景东府。1913年废厅改为景东县。
即今吉林通化县西南大泉源乡。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通化县图:西南有大泉眼。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辽宁通化县:“县属大泉源,在快当帽子西南五十里。由县市往桓仁恒通过此地。”
在今云南昌宁县南。《明一统志》卷87湾甸州: “境内有孟通山,所产细茶名湾甸茶,谷雨前采者为佳。”
一作曲笑儿泽、古泄兀儿。元汪罕夏季驻地之一。在今蒙古国和林格尔东南。
唐天宝元年 (742) 改辩州置,治所在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辖境相当今广东化州市及广西陆川县部分地。乾元元年 (758) 复为辩州。唐天宝元年(742年)以辩州改置,治石龙县(今广东化州市)。辖境
在今湖南澧县东南一里。《舆地纪胜》卷70澧州:竹城,“建炎、绍兴之扰,州尝寄治于仙明湖之南岸,以竹为城,至今人犹以竹城目之”。或说在今湖南岳阳市东。《方舆纪要》卷77岳州府巴陵县“刘备城”条下:“又有
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北六十里礼州镇。《元史·地理志》 礼州: “在路西北,泸沽水东,所治曰笼麽城。”
通称阿尔泰面。即今内蒙古新巴尔虎旗驻地阿拉坦额莫勒镇。据《清一统志·黑龙江》附《繙译语解》:额默勒“蒙古语,马鞍也”。“阿拉坦额莫勒”,蒙古语意为“金鞍”。
一名轑水。即今山西左权县南之清漳西源。《水经·清漳水注》:“轑水出轑阳县西北轑山,南流径轑阳县故城西南,东流至粟城,注于清漳也。”《寰宇记》卷44辽山县:“辽阳水从平城县西北八赋岭下出,名八赋水,东南
在今四川巫溪县北双溪乡西宝源山下。《舆地纪胜》卷181大宁监:白鹿“故老相传云:宝山咸泉,其地初属袁氏。一日出猎,见白鹿往来于上下,猎者逐之,鹿入洞不复见,因酌泉知味,意白鹿者,山灵发祥以示人也”。《
即今河北栾城县西北窦于镇。清同治 《栾城县志》 卷2村镇: 窦妪村 “属守信社,在南赵村西,距城二十五里”。在河北省栾城县西部。面积57.9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窦妪,人口7320。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