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朔州

朔州

①北魏置,治所在云中郡盛乐县 (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乡)。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和林格尔、清水河、准格尔等市县旗地及山西偏关、河曲二县一带。永熙中改为云州。

②北齐天保六年 (555) 置,治所在新城县 (今山西朔州市西南),八年 (557) 移治招远县 (隋改善阳县,即今朔州市)。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马邑郡。唐武德四年 (621) 复改朔州,天宝元年 (742)改马邑郡,乾元元年 (758) 仍改朔州。辖境相当今山西朔州市及应县、山阴、神池、五寨、偏关、河曲等县地。建中初移治马邑县 (今朔州市东北三十三里马邑村),寻复还故治。元属大同路,辖境缩减到相当今朔州市地。明洪武二年 (1369) 属大同府。清雍正三年 (1725) 改属朔平府。1912年改为朔县。

③西魏大统十一年 (545) 置,治所即今甘肃庆阳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庆阳县一带。北周保定元年(561) 废为周武防。

④北周天和中侨置,治所在洛邑县 (今陕西宝鸡县驻地虢镇)。建德中废。


(1)北魏太武帝置,治盛乐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及和林格尔、清水河、托克托等县,准格尔、达拉特、杭锦等旗地。正光五年(524年)改为云州。(2)北魏正光五年(524年)以怀朔镇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西南。辖境约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和固阳县、乌拉特前旗等地。时六镇起义军已占领怀朔镇,孝昌中乃寄治并州界,在今山西省寿阳县界,东魏又侨置于介休县界。北周废。(3)又名北朔州。北齐天保六年(555年)置,治新城县(今山西朔州市东北)。八年徙治马邑城,另置招远县(隋改善阳,唐改鄯阳,今朔州市)。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隋大业初改为代郡,寻改为马邑郡。唐武德四年(621年)复为朔州,天宝元年又改为马邑郡,乾元初仍改为朔州。五代晋天福初地属契丹。明初以州治鄯阳县省入。清不辖县,1912年改为朔县。北宋雍熙三年(986年)宋将杨业为辽所败,遇伏被俘于此。(4)西魏大统十一年(545年)置,治今甘肃省庆阳县。辖境相当今甘肃省环江中上游地区。北周保定元年(561年)改周武防。(5)北周天和中侨置,治洛邑县(今陕西宝鸡市虢镇)。辖境不详。后废。


猜你喜欢

  • 扶余府

    唐渤海国置,治所在扶州(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辖境相当今吉林四平、辽源以北伊通河流域及辽宁昌图、西丰等县地。辽太祖时改置扶州。渤海国以扶余故地置,治扶州(今吉林四平市西一面城;一说在今农安县,或说在

  • 高侯原

    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北。《晋书·刘曜载记》: 东晋咸和三年 (328),刘曜率军追后赵石季龙,“及于高侯,大战,败之”。即此。

  • 南边墟

    即今广东三水市北南边镇。清光绪 《广州府志》 卷69墟市: 三水县有 “南边墟”。

  • 峻阳陵

    西晋武帝司马炎的陵墓。在今河南偃师市城西十里南蔡庄村北。《晋书·武帝纪》 载: 太熙元年 (290) 四月,“己酉,帝崩于含章殿,时年五十五,葬峻阳陵。庙号世祖”。

  • 承雀山

    即凫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五十二里。《魏书·地形志》: 高平郡高平有承雀山。《元和志》卷10作 “承注山”,《寰宇记》 卷14、《元丰九域志》卷1均作 “承匡山”。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24谓皆“承

  • 紫芦湖

    在今安徽宿州市东南十里,南通浍河。清光绪重修 《安徽通志》 卷30: 紫芦湖 “产紫芦”。故名。

  • 宝州

    ①唐万岁通天二年 (697) 以昆明夷内附置,属黔州都督府。治所即今贵州大方县。后废。②唐置,为羁縻州,属芳池州都督府。在今甘肃华池县西北境。后废。(1)唐贞观时以党项野利氏部落置,治今四川省若尔盖县

  • 湓城县

    隋大业初改彭蠡县置,为九江郡治。治所即今江西九江市。《旧唐书·地理志》 江州浔阳县:“炀帝改为湓城,取县界湓水为名。” 唐初改为浔阳县。古县名。隋大业二年(606年)以彭蠡县改名,以县界湓水得名。治今

  • 崌州

    唐贞观元年 (627) 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开元中废。唐贞观元年(627年)以党项部落置,治江源县(今四川松潘县北)。属松州都督府。后地入吐蕃,州废。

  • 交水

    ①在今陕西长安县(韦曲镇)南。《方舆纪要》卷53西安府:交水在“府南三十里。一名福水。上承樊川,西至石碣,遂分为二: 一注沣水,一入昆明池”。②即今云南曲靖市北二十六里西平镇。元至元十三年(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