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浦
又作版桥浦。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附近。南朝齐谢朓有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诗。《寰宇记》 卷90江宁县: “板桥浦在县南五十里,周回四十里,源出观山,三十七里注大江。”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六朝时为滨江要地,三国吴末,沈莹屯军板桥,以拒晋军;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侯景率军由板桥至建康,皆即此。南朝谢朓有《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即咏此。
又作版桥浦。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板桥镇附近。南朝齐谢朓有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诗。《寰宇记》 卷90江宁县: “板桥浦在县南五十里,周回四十里,源出观山,三十七里注大江。”
在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六朝时为滨江要地,三国吴末,沈莹屯军板桥,以拒晋军;南朝梁太清二年(548年)侯景率军由板桥至建康,皆即此。南朝谢朓有《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即咏此。
①在今河北栾城县东南浪头村。《方舆纪要》 卷14栾城县: 卧龙冈在 “县东八里。盘曲如卧龙。今俗名郎头丘”。②在今山西中阳县东。《方舆纪要》 卷42永宁州宁乡县: “卧龙冈在县城东。高里许,形如卧龙,
亦作雅鸿桥。即今河北玉田县东南三十里鸦鸿桥镇。清时有河主簿驻此。民国时期与窝洛沽、林南仓为县中三大镇。
原名江宁铁路。在今江苏南京市内。清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元年 (1907—1909) 筑成从下关经鼓楼至万寿宫段,长11.9公里。1928年改称京市铁路。1935年延筑至中华门,全长14.4公里。1958
即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繁台。汉为吹台。西晋末,乞活居此,俗称乞活台。《水经·渠水注》:“晋世丧乱,乞活凭居,削堕故基,遂成二层,上基犹方四五十步,高一丈余,世谓之乞活台。”
①唐置,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方舆胜览》卷54绵州:万安驿“在罗江县西。《旧经》云:唐明皇幸蜀至此,闻驿名,叹曰:一安则不可,况万安乎!移宿真明寺。旧驿碑所载如此”。嘉庆《罗江县志》:万安驿,“
即今新疆沙湾县治。清光绪《旧刊新疆舆图》绥来县图:西有三道河(村)。1957年沙湾县徙治于此。
①一名提头岭。在今广西阳朔县东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07阳朔县:东岭“为昭、贺、全、永必经之地”。②在今广西永福县东。《方舆纪要》卷107永福县:东岭“在县东二里。形如屏障,下有泉”。在今广西壮族自
北周废恒州为恒安镇,属朔州。隋属云内县。唐武德六年 (623) 于此置北恒州,七年 (624)州废。
北宋元丰六年 (1083) 置,属徐州。治所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宋史·地理志》 徐州宝丰监: “铸铜钱。” 八年 (1085) 废。
即今广东从化市西南石潭村。明洪武三年(1370)置流溪巡司于此。后迁神冈村(今从化市西南神冈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