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县
蒙古太宗七年 (1235) 改林州置,属彰德路。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宪宗二年 (1252) 复为林州。至元二年 (1265) 复改林县,未几复为林州。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林县,属彰德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94年改为林州市。
古旧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林州置,治今河南省林州市。属彰德府。1994年撤销,改设林州市。
蒙古太宗七年 (1235) 改林州置,属彰德路。治所即今河南林州市。宪宗二年 (1252) 复为林州。至元二年 (1265) 复改林县,未几复为林州。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林县,属彰德府。民国初属河南河北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94年改为林州市。
古旧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林州置,治今河南省林州市。属彰德府。1994年撤销,改设林州市。
北宋置,属冠氏县。即今山东冠县东三十里桑阿镇。
在今四川雷波县东。清光绪《雷波厅志》卷8:山王庙“在厅东五里。为东乡要隘”。
北宋置,属上虞县。在今浙江上虞市东北二十二里五夫村。在福建省武夷山市区东南部。面积177平方千米。人口1.7万。镇人民政府驻五夫,人口2820。传宋时此村曾出过五位士大夫,故名。1958年设乐园公社,
又称菏泽、龙池。在今山东定陶县东北。《史记·夏本纪》:“导菏泽。”《正义》引《括地志》:“菏泽在曹州济阴县东北九十里定陶城东,今名龙池,亦名九卿陂。”
明置,属纳溪县。在今四川纳溪县南永宁河西岸花果镇。南通叙永孔道。1916年云南蔡锷率讨袁护国军至此。讨袁胜利后于大洲驿北永宁河岸岩石上书“护国岩”。
唐天宝元年(742)改道州置,治所在弘道县(今湖南道县)。乾元元年(758)复为道州。唐天宝初改道州置,治营道县(今湖南道县西)。属江南西道。辖境相当今湖南省新田、道县、宁远、江永、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
在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南武当山天柱峰东北展旗峰下。是道教胜地武当山的 “八大宫” 之一,规模宏大,保存比较完整。据 《太和山志》 和宫内碑刻记载,紫霄宫建成于明永乐十一年 (1413)。大殿最雄伟,建筑形
明置,即今甘肃会宁县东九十里青江驿乡。
在今河南林州市西北。金末置于蚁尖山。《续资治通鉴》: 南宋宝庆三年 (1227),蒙古史天泽破金将武仙于真定之高公、抱犊诸寨,仙走入汲县,“天泽复取相、卫、蚁尖、马武等寨”。在今河南省林州市西北。金末
即今云南澄江县北郊之凤山。《方舆纪要》 卷115澂江府: 舞凤山在 “今府治后。势自罗藏山之中支逶迤而来,如凤首览辉下,左右两山并峙,如展翼然。隆庆四年郡守徐可久迁治于山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