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渚
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晋书·桓温传》:东晋太和四年 (369), 温率师北伐, 慕容 “将慕容垂、傅末波等率众八万距温,战于林渚。温击破之,遂至枋头”。
即故棐城。在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东晋太和四年(369年)桓温北伐,前锋邓遐、朱序败前燕将傅颜于此。
在今河南新郑市东北。《晋书·桓温传》:东晋太和四年 (369), 温率师北伐, 慕容 “将慕容垂、傅末波等率众八万距温,战于林渚。温击破之,遂至枋头”。
即故棐城。在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东晋太和四年(369年)桓温北伐,前锋邓遐、朱序败前燕将傅颜于此。
在今河北元氏县西旷村乡铁里门。《方舆纪要》卷14元氏县:苇箔岭口在“县西八十里,北至故关亦八十里。正统四年设,嘉靖二十年增官兵于此”。民国《元氏县志》:苇箔岭口“在北旷村正西,俗呼铁里门”。
元元贞元年(1295)升永新县置,属吉安路。治所即今江西永新县。明洪武初仍降为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永新县为州,治今江西省永新县。属吉安路。辖境相当今江西省永新、宁冈、莲花等县地。明洪武初复降
①古 “九州” 之一。在今北京市、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尔雅·释地》: “燕曰幽州。” 《周礼·职方》: “东北曰幽州。”②汉武帝置十三州刺史部之一。东汉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市西南)。辖境相当今北京市、
西汉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浙江萧山市。三国吴太平二年(257)改为永兴县。古县名。本春秋吴王阖闾弟夫概封邑。汉置县,治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属会稽郡。三国吴初改名永兴县。
即三泖。即今上海市松江县西的泖河。《方舆纪要》 卷24松江府华亭县: 泖湖在 “府西三十五里。亦曰三泖。《广韵》 注: 泖,华亭水也。其源出华亭谷。晋陆机对武帝,三泖之水,冬温夏凉。亦曰华亭泖”。
即今安徽濉溪县。清乾隆间移宿州州同驻此。即今安徽省濉溪。清雍正十年(1732年)移宿州同知驻此。
即平皋城。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南十四里平高城村。即“三鵶镇”。
在今广东阳东县南。《方舆纪要》卷101阳江县:北津山“在县南三十里。其对峙者为南津山,夹峙海口, 自东堤海而西,延袤数里。二山之间,有独石,高十余丈,周四十余里, 山出海上二里。其下渊深不测。《志》云
在今台湾嘉义县境。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十一月,天地会义军与清将福康安战于牛稠山,败绩。古山名。在今台湾省嘉义县。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天地会林爽文等与清将福康安战于牛稠山,败绩,即此。
在今山东泰安市南五十里,泰山之支阜。《史记·封禅书》: “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古山名。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南。相传黄帝封泰山,禅亭亭,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