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枣强县

枣强县

西汉置,属清河郡。治所在今河北枣强县东南东故县村。《元和志》 卷17枣强县: “其地枣木强盛,故曰枣强。” 东汉废。三国魏复置,属安平郡。西晋属安平国。北魏神瑞二年 (415) 废入广川县,太和二十二年 (498) 复置,属长乐郡。北齐天保七年 (556) 移治今景县西南广川乡。隋开皇二年(582) 又移治今枣强县东前旧县村,属冀州。大业初属信都郡。唐属冀州。北宋熙宁元年 (1068) 废入信都县,十年复置,仍属冀州。金天会十年 (1132)移治今枣强县。清初属正定府,雍正二年 (1724)仍属冀州。民国初属直隶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


在河北省东南部。属衡水市。面积892平方千米。人口37.5万。辖6镇、5乡。县人民政府驻枣强镇。战国时赵于此筑煮枣城。西汉元朔三年(前126年)置枣强县,治今东、西故县村,属清河郡。以枣木强盛得名。《元和郡县志》冀州枣强县:“其地枣木强盛,故曰枣强。”北魏神瑞二年(415年)省入广川县,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复置,属长乐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广川、索卢县省入,并徙治广川故城(今广川村)。隋开皇二年(582年)徙治今前、后旧县村,属冀州,后改属信都郡。唐属冀州。金天会十年(1132年)徙治今址,属冀州。元、明、清因之。1913年属直隶省冀南道,次年属大名道。1928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属衡水专区,1958年并入衡水县,1962年复设枣强县,属衡水专区(1968年改地区)。1996年划归衡水市。地处河北平原东部,为古黄河、漳河冲积平原。有清凉江、索泸河流经。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小麦、玉米、谷子、棉花。有皮毛加工、纺织、化工等工业。大营皮毛加工为传统手工业,远近闻名。京九铁路和衡大、邢德、枣南、枣冀等公路纵横境内。古迹有西汉名儒董仲舒石像。


猜你喜欢

  • 上龙州长官司

    元置,属管番民总管。治所在今贵州罗甸县西南上隆。后废。

  • 石武县

    南朝梁置,为真阳郡治。治所在今湖北随州市东北。隋开皇十八年(598)改为宜人县。

  • 杏坛

    在今山东曲阜市孔庙殿前,即孔子教授堂之遗址。《庄子·渔父》:“孔子游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司马彪注:杏坛,“泽中高处也”。汉明帝幸宅,尝御此,后世因以为殿。宋天圣间,移大殿于后。讲堂旧址不欲拆

  • 珠绿县

    唐元和后置,属峰州。治所在今越南永富省白鹤县一带。后废。

  • 普济湖

    一名慈湖。即今浙江宁波市西北三十二里慈城镇北之慈湖。宋 《宝庆四明志》 卷16慈溪县:普济湖 “在县东北一里。唐开元令房琯开凿之,以溉民田。以其近普济寺,故名”。

  • 唐兀

    又作唐兀惕。元时蒙古人对党项族及其所建的西夏政权的称号。其地相当今宁夏全境及甘肃西北部、内蒙古西南部和陕西北部一带。见“唐古特”。

  • 铚县

    ①秦置,属泗水郡。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一说在今濉溪县东南。《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即此。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西晋属谯国。南

  • 五茸城

    即吴王猎场。在今上海市松江县南。唐陆龟蒙《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诗有“五茸春草雉媒娇”句。注:“五茸,吴王猎所,茸各有名。”《方舆胜览》卷3嘉兴府:吴王猎场“在华亭谷东。陆逊子孙游猎于此,又名

  • 烟墩岗

    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北七十里。1858年太平军主将陈玉成与清军李续宾部激战于此,消灭清军六千余人,击毙李续宾、曾国华等,是 “三河大捷”的主战场。

  • 乌江

    ①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四十里乌江镇附近。《史记·项羽本纪》:楚汉之际,项羽兵败垓下,“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即此。《清一统志·和州》:乌江浦“在州东北四十里。土多黑壤,故名”。②沩水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