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河
即今辽宁铁岭市北柴河。《金史·地理志》:新兴县 “北有柴河”。明 《全辽志》 卷1铁岭卫: 柴河在 “城北二里。源出城东松山之西诸山,西流由北城入辽海”。
辽河支流。在辽宁省东部。源于清原满族自治县南米家沟山麓,西流至铁岭市铁岭镇西堡乡附近入辽河。长142.8千米,流域面积1439平方千米。河流落差大,建有柴河等水库。山区林木资源丰富。
即今辽宁铁岭市北柴河。《金史·地理志》:新兴县 “北有柴河”。明 《全辽志》 卷1铁岭卫: 柴河在 “城北二里。源出城东松山之西诸山,西流由北城入辽海”。
辽河支流。在辽宁省东部。源于清原满族自治县南米家沟山麓,西流至铁岭市铁岭镇西堡乡附近入辽河。长142.8千米,流域面积1439平方千米。河流落差大,建有柴河等水库。山区林木资源丰富。
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清一统志·黎平府》 “朗洞铺” 条: “蜡鹅铺” 等皆有兵戍守。
又作平嘉山、彭家山。即今台湾东北彭佳屿。明夏子阳《使琉球录》:“过平佳山”,即此。古岛屿名。即今台湾省基隆市东北海中彭佳屿。明夏子阳《使琉球录》:“过平佳山。”即此。又作彭家山(见《顺风相送》)、平嘉
即九姓罗氏党蛮夷长官千户所。治所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久庆镇。《方舆纪要》卷73九姓长官司:“元初立夷民罗氏党九人为总把,至元初,改为九姓党蛮夷长官司。洪武四年改置是司。”
在今云南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境。《方舆纪要》 卷116镇沅府引 《滇纪》: “永乐初,攻石崖、者达寨,外夷整线来降。”
在今新疆尉犁县东南。清宣统《新疆图志》 卷3新平县: 铁干里克 (庄) 在 “城东五百三十里”。
即开义县。在今辽宁义县东南四十里开州屯。《辽史·地理志》 宜州闻义县: “世宗置。初隶海北州。后来属。”
古名五泻水。即今江苏江阴市南锡澄运河。《方舆纪要》卷25江阴县:运河“在城南。北引大江,由黄田港贯城而南,至县南十里,经蔡泾间,亦曰南闸,又曰下闸,……又十里至青肠镇,又南三十五里达五泻河,出高桥合无
在今陕西洋县北一百三十里。《舆地纪胜》卷190洋州: 寒泉山,“ 《汉中记》 云,秦唐公昉师事仙人李八百,公昉中渴,八百以杖指崖出涌泉,即此”。
古印度。《史记·大宛列传》:汉武帝时,张骞在大夏,“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骞遣副使使身毒。
①即来宾县。在今广西来宾县东北城厢。《元和志》卷37严州:来宾县“本乐沙县也,乾封二年为怀义县,天宝二年改曰来宾”。据《新唐书·地理志》:来宾县置于乾封二年(667),怀义当为来宾别名。②唐永淳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