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栖霞寺

栖霞寺

南齐永明七年 (489) 建。在今江苏南京市东北栖霞山中峰西麓。为江南著名古刹之一。唐初改为功德寺,增建殿宇、楼阁四十余所,极为壮观。与山东灵岩、荆州玉泉、天台国清,并称为国内 “四大丛林”。武宗会昌中废。宣宗大中五年 (851) 重建,南唐改为妙因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 (980) 改为普云寺。景德五年 (1008) 改赐景德栖霞寺。元祐改严因崇报禅院。明洪武仍名栖霞寺。清咸丰年间毁于火,光绪三十四年 (1908) 以后,又重新修造,形成今日之规模。今寺门前有唐高宗为栖霞寺创始人所立 《明征君碑》,寺内有纪念唐高僧鉴真过海的大师堂,寺后有南唐舍利塔,塔后山崖间为齐梁间开凿的千佛岩。


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北,栖霞山中峰西麓。创建于南齐永明元年(483年),为隐士明僧绍捐宅改建。原名栖霞精舍。唐高祖改寺名为功德寺,与山东灵岩、荆州玉泉、天台国清并称四大丛林。南唐改名妙因寺。宋初称普云寺,继改虎穴寺,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今名。清咸丰五年(1855年)遭兵火。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和民国初年陆续重建。现存木构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摄翠楼等,还保存有南朝石造像、隋代石塔和唐代碑刻,都具有一定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 塘口隘

    在今广东乐昌市西北罗家渡镇。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置罗家渡巡司于此。在今广东省乐昌市管埠东北、武水北。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置罗家渡巡检司治此。

  • 铁路头镇

    又名铁炉头镇。即今江西丰城市南铁路乡。清同治 《南昌府志》 卷4丰城县: 铁炉头镇“在县西南八十里”。

  • 冽口

    在今朝鲜黄海道殷栗。《史记· 朝鲜列传》: 西汉元封间,攻卫氏朝鲜,“楼船将军亦坐兵至冽口”。《索隐》 苏林曰: “县名。度海先得之。”

  • 贺江

    ①又名封溪水、临贺江。即今广西贺县南之贺水。《舆地纪胜》 卷123贺州: 贺水 “其源出于富川县,地名石龙冷溪岩,分两派: 一自石龙山背北至于道,复西入于昭,东流为贺江,即 《九域志》 所载龙溪水也,

  • 茂林

    即今安徽泾县西南茂林镇。清嘉庆 《泾县志》 卷2: 冠盖乡辖四都有茂林都。民国升为县属镇。1941年初,国民党军在此伏击北上抗日的新四军,制造震惊中外的 “皖南事变”。集镇名。在云南省永善县南部。茂林

  • 乌什厅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甘肃省。治所即今新疆乌什县。十年(1884)属新疆省。1913年改为乌什县。清光绪八年(1882年)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县。直属甘肃省,十年改属新疆省。1913年降

  • 华阳洞

    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茅山之大茅峰下。宋《景定建康志》卷17:华阳洞,“《真诰》曰:金陵句容之句曲洞为第八洞天,又曰句曲地肺,土良水清,谓之华阳洞天,可以度世,种民是处,五灾不生”。

  • 伏马山

    在今湖北黄陂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6黄陂县“横山”条下:伏马山“高岩崔嵬,石径萦绕,马不能进”。

  • 岩坑山

    ①一作阳鲁山。在今辽宁辽阳市东北十里。后金天命九年 (1624) 于此建东京陵。清顺治八年 (1651) 封此山为积庆山。②在今浙江浦江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93浦江县: 岩坑山 “在县西北五十里。

  • 木瓜溪

    在今四川城口县西。清道光《城口厅志》卷29:木瓜口河在“厅西五十里。其源一发自广线垭;一自西沟,二水合流至篾子坝合汪家河,至木瓜口合庙坝入平坝河”。《明史·杨嗣昌传》:崇祯十三年(1640),张献中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