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梅山

梅山

①即今浙江宁波市东海中梅山岛。《方舆纪要》 卷92定海县 “管界寨” 条下: “又大嵩巡司,旧置于县东南大嵩港。洪武十七年移置县南梅山。” 即此。

②一名栖隐山。在今安徽含山县东南十五里。《舆地纪胜》 卷48和州: 梅山 “在历阳县南五十里。昔曹操指山上梅林,军士渴遂止,盖此山也”。

③在今安徽庐江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26庐江县: 梅山 “在县东南四十里。俗传曹操率兵,望梅止渴,即此山”。

④在今安徽舒城县西南。《清一统志·庐州府》:梅山 “在舒城县西五十里,上有梅仙洞。汉南昌尉梅福弃官后隐此。亦名梅福山”。

⑤在今河南郑州市西南三十五里,与新郑市接界。 《左传》: 襄公十八年 (前555), 楚��子冯、 公子格率锐师 “右回梅山。侵郑东北”。

⑥在今湖南安化及新化县界。《宋史·蛮夷二 ·梅山峒蛮》: “于是遂檄谕开梅山,蛮瑶争辟道路,以待得其地。” 《方舆纪要》 卷80安化县: 梅山 “在县 (治今梅城镇) 西南。山盘纡甚远,蛮恃为险,今县 (梅城镇) 南八十里梅山岭上有泉,即其地”。《清一统志·长沙府一》: 梅山 “在安化县 (治今梅山镇) 西南,接宝庆府新化县界。宋熙宁中,章惇发兵开梅山道即此。新化为上梅山,安化为下梅山,其山俱相通”。


(1)古山名。(1)在今河南省郑州市南。《左传》襄公十八年(前545年):楚师伐郑,“右回梅山,侵郑东北”,即此。(2)在今湖南省新化县东北。《资治通鉴》:唐乾宁二年(895年),“蒋勋乃与邓继崇起兵,连飞山、梅山蛮寇湘潭”,即此。(2)集镇名。在海南省三亚市西部。属天涯镇。人口 2120。 为原梅山人民政府驻地。从梅东至长山一带是山岭,岭上生长许多酸梅树,故称梅山。产稻、甘薯、玉米、西瓜籽、甘蔗、椰子、腰果、槟榔等。角头湾盛产马鲛鱼、带鱼、红鱼等海产。225国道、三亚石碌铁路经此。有著名的穆斯林古墓群。


猜你喜欢

  • 沂水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东安县置,属莒州。治所即今山东沂水县。大业初属琅邪郡。唐属沂州。金改属莒州。明隶青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改属沂州府。民国初属山东济宁道。1925年属琅玡道。1928年直

  • 官河集

    即今江苏邳州市东北二十七里官湖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邳州: “官河集在城 (今邳城镇) 东南八里。”

  • 名配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泸定北岚安乡一带。北宋属雅州。后废。

  • 五陇坂

    在今陕西彬县南。《资治通鉴》:唐武德七年(624),突厥颉利、突利两可汗帅万余骑“陈于五陇坂”,秦王李世民诣阵晓以利害,突厥与盟而退。即此。在今陕西省彬县南。《资治通鉴》:唐武德七年(624年)突厥颉

  • 舒眉莲港

    指今越南南部义平省东南之归仁县。《元史·占城传》: 至元二十一年 (1284),唆都领军回,“江淮省所遣助唆都军万户忽都虎等至占城唆都旧制行省舒眉莲港,见营舍烧尽,始知官军已回”。

  • 斜堆甸

    即今吉林蛟河市与退博、新站之间的三角地。《金史·太祖纪》: “土人欲执漫都诃以与敌,使来告急,遇太祖于斜堆甸。太祖曰: ‘国兵尽在此矣,使敌先得志于漫都河,后虽种诛之,何益也。’乃分甲士四十与之。……

  • 省溪

    即今贵州江口县北太平河。南入铜仁江。《明史·地理志》 铜仁府省溪司: “西有逻江, 即省溪。产金。”

  • 失怜站

    元置,在今黑龙江嫩江县南伊拉哈镇。元《析津志》天下站名:“奴迷百三十(里)失怜。”明废。

  • 腰沟营抗日根据地

    在今吉林汪清县北腰沟营。1933年春成立了腰沟营区苏维埃政府。1935年3月根据地撤销。

  • 企石营

    即今广东东莞市东企石镇。《清一统志·广州府》:企石营“在东莞县东六十里。明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