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梓潼庙

梓潼庙

古名善板祠、济顺王庙,灵应庙。即今四川梓潼县东北二十里七曲山大庙。祭祀晋人 “文昌帝君” 张亚子 (张育)。《寰宇记》 卷84梓潼县: “济顺王,本张恶子,晋人,战死,而庙存。《郡国志》 云:恶子昔至长安见姚苌,谓曰: 却后九年君当入蜀,若至梓潼七曲山,幸当见。寻至建元十二年,随杨安南伐,未至七曲山迷路,游骑贾君蒙忽见一鹿驰逐至庙门,鹿自死,追骑共剥之。有顷,苌至,悟曰: 此是张君为我设主客之礼,烹食而去。” 《舆地纪胜》 卷186隆庆府: 灵应庙 “即梓潼庙,在梓潼县北十八里七曲山”。唐、宋以后,封张亚子为 “广济王”、“英显王”、“文昌司禄帝君”,所建庙宇不断扩大。明末农民义军领袖张献忠至此,奉神灵张亚子为宗,改为太庙。清避讳改为大庙。今庙宇为元、明、清三代建筑,殿宇楼阁亭台宫堂二十三幢,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其中明建天尊殿宏伟壮丽,有明铸铁神像十二尊。


猜你喜欢

  • 郑庄渡

    在今山西沁水县东北郑庄乡。《清一统志·泽州府》 “曲堤渡” 条下: 郑庄渡 “在县东五十里”。

  • 大斤山

    又作秦山。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西北之大青山。《隋书·突厥传》:开皇二十年(600),“达头自立为步迦可汗,其国大乱。遣太平公史万岁出朔州以击之,遇达头于大斤山,虏不战而遁”。古山名。又称秦山。即今内蒙

  • 茅浦

    在今江苏镇江市东。《隋书·刘元进传》:隋大业中,刘元进举兵反,帝令将军吐万绪等率兵讨之,“元进西屯茅浦,以抗官军,频战互有胜负”。即此。

  • 宣溪

    在今广东曲江县南。《舆地纪胜》 卷90韶州: 宣溪水 “在曲江县 (今韶关市) 南八十里。源出螺坑”。《清一统志 · 韶州府》: 宣溪 “源出罗坑。东流六十里与溱水合。唐韩愈诗: 韶州南去接宣溪”。

  • 金龟头

    即今台湾省澎湖县马公半岛西南端之金龙头。连横 《台湾通史 · 开辟纪》: 明天启二年(1622),荷兰船舰至澎湖,“复于风柜尾、金鱼头,嵵里白沙、渔翁诸岛,各造炮台,以防守海道”。即此。

  • 紫宫

    北魏平城宫东北部。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魏书·高祖纪》: “高祖孝文皇帝,讳宏,显祖献文皇帝之长子,母曰李夫人。皇兴元年八月戊申,生于平城紫宫。”

  • 西部联合旗

    1949年由阿巴嘎右翼旗与阿巴哈纳尔右翼旗合并设置,属锡林郭勒盟。驻罕布庙(今内蒙古阿巴嘎旗驻地新浩特镇)。1956年复改阿巴嘎旗。旧旗名。1949年以西阿巴嘎西阿巴哈纳尔联合旗和东阿巴嘎东阿巴哈纳尔

  • 五寨县

    清雍正三年(1725)置,属宁武府。治所即今山西五寨县。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在山西省西北部。属忻州市。面积1383平方千米。人口10.8万。辖3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砚城镇。辽于

  • 永宁路

    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西南番总管府置,属四川行中书省。治所在今四川叙永县西南。辖境相当今四川叙永、古蔺、筠连等县及兴文县部分地。至正中改为永宁宣抚司。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西南番总管府置

  • 中吴军

    五代方镇。吴越置,治所在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北宋初废。五代梁贞明初吴越置。治苏州(今江苏苏州市)。北宋开宝八年(975年)改为平江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