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山
在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北四里双山乡。《舆地纪胜》卷3嘉兴府:殳山“昔道士殳基隐居学道”,故名。宋张尧同有《殳山》诗。
在今浙江海宁市(硖石镇)北四里双山乡。《舆地纪胜》卷3嘉兴府:殳山“昔道士殳基隐居学道”,故名。宋张尧同有《殳山》诗。
隋义宁二年(618)置,属巴东郡。治所即今四川丰都县。明曹学佺《蜀中名胜记》卷19丰都县:“丰民洲在平都山下,隋两取之以名县。”唐初属临州,贞观八年(625)属忠州。北宋政和元年(1111)废。南宋绍
①即今浙江宁波市西与鄞县界上段姚江。《明史·地理志》 绍兴府余姚县: 姚江 “经县南,又东为慈溪之前江”。②古东关水。即今四川渠江支流东河上源。清道光 《城口厅志》 卷4: 前河 “自厅东二百里光头山
①一作缪国。西周封国,在今河南固始县东北蓼城冈。春秋时为楚所灭。《左传》: 文公五年(前622),“冬,楚公子燮灭蓼”。即此。②亦称。 春秋国名。 在今河南唐河县南六十六里湖阳镇。《左
在汉鲁城内,今山东曲阜市孔府附近。为汉景帝子鲁恭王所造。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序》:“初恭王始都下国,好治宫室,遂因鲁僖基兆而营焉。遭汉中微, 自西京未央建章之殿, 皆见隳坏,而灵光岿然独存。”《水经·泗
1932年析永吉、长春、德惠三县地置,属吉林省。治所在下九台(今吉林九台市)。1988年改设九台市。旧县名。1932年置,治下九台(今吉林九台市九台镇)。1988年撤销,改设九台市。
亦作三刘集。即今安徽霍邱县东南三流乡。明嘉靖《寿州志》卷1:霍邱县有三刘集。清道光《安徽通志》卷29霍邱县:三刘集在“县东南八十里”。
在今山东汶上县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3汶上县:龙斗泉“初出汹涌,流为龙斗河,亘四十里而达蒲湾泊。霖潦时,辄有涨溢之患”。《清一统志·兖州府二》:龙头泉“初出涌沸如两虬相击,故名”。
明宣德初置,属马营堡。在今河北赤城县西北八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8马营堡:君子堡“山坡漫衍,北距大边、镇远、镇门、盘道等口不过二十里,而得胜墩最为冲。又距二边西栅口不过五里,宽敞易于突犯,敌若从此逼
明置,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东。《方舆纪要》 卷76武昌府江夏县: 将台驿 “在府东八里”。清康熙四十四年 (1705) 裁。
即今山东曹县西北刘岗。1943—1949年冀鲁豫革命根据地置齐滨县治此。村名。在山东省曹县西北部。属韩集镇。人口 2570。据《刘氏家谱》载:明洪武八年(1375年),刘氏讳泽,自山西洪洞县迁入曹邑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