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即今江西婺源县东北段萃水。《方舆纪要》 卷28徽州府婺源县 “婺水” 条: 武溪水 “亦出浙源山,东南流经龙尾山,溉田十三顷有奇,下流俱入于绣水”。②即今武水。出今湖南临武县西北,东流入溱水。《水经
一名延寿城。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水经·洛水注》:休水又“东届灵星坞”。《寰宇记》卷5缑氏县:“灵星坞,一名延寿城。卢氏《嵩山记》云:‘此坞有道士浮邱公接太子晋登仙之所也。’”
1914年改沙县置,属甘肃兰山道。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北九十里太石铺镇。1927年直属甘肃省。1950年并入临洮县。旧县名。原名沙县,因与福建省沙县重复,1914年更名。治大石铺(今甘肃临洮县北辛甸)。
在今安徽砀山县东南四十五里。《方舆纪要》卷29砀山县:龙扒沟“明嘉靖三十八年淤,创开一派,由城东南二十五里冲三龙口。又二十里至西镇淀”。
在今河南内乡县东北。明置巡司于此。《方舆纪要》 卷51内乡县: 金斗关 “在县东北百十里。道路险僻,有巡司戍守”。
元置,属广西南丹安抚司。治所在今贵州荔波县西北。明初废。元时升荔波峒置,治今贵州省荔波县西北。属庆远南丹安抚司。明洪武初废。
在今云南保山市南五十里。明置土巡司于此。
唐置羁縻州,属巂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东境大凉山地区。后废。
即今内蒙古巴林右旗驻地。清初以来为巴林右旗驻地。乾隆十九年(1754)迁治今巴林右旗北五十里沙巴尔台苏木。1912年复迁回大板镇。“大板”,蒙古语称“伊和板生”,意为大房子。(1)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
金改黄龙县置,为隆州治。治所即今吉林农安县。元废。古县名。金置,治今吉林省农安县。先后为隆州、隆安府治。元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