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坡
即皇子陂。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宋敏求《长安志》卷11万年县:永安坡“在县南二十五里。周七里。《十道志》曰:秦葬皇子,起冢陂北原上,因名皇子陂”。
即皇子陂。在今陕西长安县南。宋敏求《长安志》卷11万年县:永安坡“在县南二十五里。周七里。《十道志》曰:秦葬皇子,起冢陂北原上,因名皇子陂”。
隋开皇初置,属相州。治所在今河南林州市南七十二里淇阳城。大业初废。古县名。隋开皇初分林虑县置,治今河南省林州市南。属岩州。大业初废。
城名。在今河北广宗县南。《晋书·石勒载记》:石勒“攻乞活李恽于上白,斩之”。即此。在今河北省广宗县南。《晋书·石勒载记》:建兴元年(313年),石勒“攻乞活李恽于上白,斩之”;永和五年(349年),后
即今甘肃渭源县西南清河。《方舆纪要》卷60临洮府渭源县: 清源河 “出县西南之五竹山,东流入渭。其水甚清,因名”。
在今江西崇义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8南安府崇义县: 南源水在 “县西南五十里。出南源山,东流北折合西符水。《志》 云,西符水在县东南六十里。源出县西镬山,东流至此会南源水,谓之符江口。又东入南康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改陈州置,治所在项城县(今河南沈丘县)。辖境相当今河南周口、项城、沈丘、郸城、太康、西华、淮阳等县市地。大业初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仍治项城县。贞观元年(627)废。(1
即今吉林桦甸市东北桦树乡。清宣统元年 (1909) 桦甸县移治于此。民国魏声龢 《吉林地志》: “桦甸县,土名桦树林子。……初设治县西辉发河北官街,翌年移治于此。”
在今山东惠民县西南四十里。《元和志》卷17厌次县: 通海故关 “在县西南四十里”。
在今湖北钟祥市北、接宜城市界。《晋书·桓石虔传》: 太元六年 (381),“苻坚荆州刺史梁城、襄阳太守阎震率众入寇竟陵,石虔与弟石民距之。贼阻滶水,屯管城。石虔设计夜渡水,既济,贼始觉,力战破之,进克
明成化十七年(1481)置,属山西行都司。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嘉靖中移治老军营(今山西朔州市平鲁区西北五十五里平鲁城镇)。清雍正三年(1725)改为平鲁县。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置,治今山西省大同
即今陕西洛川县治。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洛川县迁治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