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永陵

永陵

①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北天寿山。明十三陵之一,位于景陵东南三里阳翠岭。为明世宗朱厚熜之陵。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上:永陵“在十八道岭,嘉靖十五年改名为阳翠岭,距长陵东南三里”。其规模小于长陵,但结构精巧为十三陵之冠。今存明楼较完整。墙垛、斗拱、飞檐、额枋皆用石砌。

②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四十里永陵镇西北启运山南麓,为清帝先世祖陵,关外三陵之一。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 初名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改名永陵。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孟特木、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的陵寝。

③即五代前蜀主王建墓。在今四川成都市西郊三洞桥附近。《新五代史·前蜀世家·王建》:光天元年(918),“建卒,年七十二。……庙号高祖,陵曰永陵”。

④在今陕西富平县东南二十五里留古乡何家村北。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西魏文帝为孝文帝之孙,封南阳王。西魏大统元年(535)宇文泰杀魏孝武帝,立宝炬为帝,在位十七年。宝炬死后葬永陵。


(1)在陕西省富平县留古乡何家村北。为西魏文帝元宝炬的陵墓。封土高13米,周长230米,其顶平坦如殿基状。陵前有石人、石兽、石碑多件。西魏文帝为孝文帝之孙,封南阳王。公元535年,宇文泰杀魏孝武帝,宝炬被立为帝,在位17年,但朝廷为宇文泰控制。宝炬死后葬永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即五代南唐烈祖李昇陵墓。见“南唐二陵”。(3)即“清永陵”。


猜你喜欢

  • 芳池州都督府

    唐置,属庆州都督府。侨治庆州怀安县(今甘肃华池县西北怀安乡)。后废。

  • 排云 (雲) 隘

    在今江西宁都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88赣州府宁都县: 排云隘 “在县西南三十里”。

  • 贾家场

    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北贾家镇。民国 《简阳县志》 卷2: 贾家场,“ 《采访册》 按: 乾隆、咸丰两志并作在州北,距城五十里。创建 (于) 清康熙五十八年”。

  • 鸦飞不到山

    在今四川兴文县境。《宋史·蛮夷传四》: 元丰四年 (1081),讨晏州乞弟,林广 “帅兵深入,会大雨雪,浃旬始次老人山,山形剑立。度黑崖,至鸦飞不到山”。即此。

  • 下城父

    又名下城父聚。在今安徽涡阳县西北。《史记·陈涉世家》:秦二世二年(前208),“陈王之汝阴,还至下城父,其御庄贾杀以降秦”。即此。《清一统志·颍州府一》:下城父聚,“《旧志》:以近故城父县,故加下”。

  • 钱塘门

    南宋临安城西城门之一。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湖滨路与庆春路交接处。1913年拆除。

  • 和硕设治局

    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驻塔温觉肯 (今博湖县西北塔温觉肯乡)。1941年迁乌什塔拉 (今和硕县东乌什塔拉)。1946年改设和硕县。1938年由焉耆县析置,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硕县乌什塔拉。1944

  • 于延水

    ①又名修水。即今河北西北部之洋河。源于内蒙古兴和县西,南流经河北尚义、怀安、万全、宣化等县,至涿鹿县东入桑干河。《汉书·地理志》代郡且如县:“于延水出塞外。”《水经·㶟水注》:于延水“出

  • 高斋

    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城内。《清一统志·襄阳府二》 “高斋” 引 《襄沔记》: “襄阳城内刺史宅有高斋。梁简文为晋安王,镇襄阳,日引刘孝威等于此斋,综核诗集,时号为高斋学士。”

  • 紫柏坂

    在今陕西留坝县西北五十里,接凤县界。《寰宇记》 卷134凤州梁泉县: “紫柏坂龙女山在县东八十七里。《周地图记》 云,其山两头高,状如龙形,故以为名。山多紫柏,故 《华阳国志》 云,梁泉县东北八十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