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宋邑。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北。《春秋》:成公十六年(前575),“秋,会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即此。《水经·汳水注》:“汳水又东径宁陵县之沙随亭北。”古邑名。春秋宋邑。在今河南省宁陵
在今浙江海宁市 (硖石镇) 西南盐官镇西北。南宋嘉定十五年 (1222) 为捍咸潮筑。《宋史·河渠志》: “在县 (治今盐官镇) 西近南亦曰咸塘,近北则为淡塘。” 至清初已堙塞过半,今废。
①西魏置,为丰利郡治。治所在今陕西白河县南。隋属西城郡。唐属均州。北宋乾德六年(968)废。②隋大业七年(611)置,属河间郡。治所即今河北文安县。唐贞观二年(628)省入文安县。③金明昌四年(119
又名龙洞山。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南。《清一统志·济南府》: 龙洞山 “在历城县东南三十里。上有东西二洞。王存 《元丰九域志》: 此山禹所尝登,亦名禹登山”。
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东南亚沟镇东十里石人山峭壁上。系金代女真族石刻图像。现存两幅,左为地位显赫的将领,头戴战盔,身穿圆领紧身短衣,肩有披风,足蹬筒靴,右手握剑,身躯魁梧,两腿一盘一伸;右为贵妇人,戴帽,
又名椒陂镇。北宋置,属汝阴县。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北四十里焦坡集。宋欧阳修有 《忆焦陂》诗。在安徽省阜南县东北部。面积67.7平方千米。人口5.6万。镇人民政府驻焦陂,人口5720。古时焦姓聚居于此,得名
明永乐六年 (1408) 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吉林蛟河市北伊什河畔。后废。明永乐六年(1408年)置,治今吉林省吉林市东伊什河畔伊什站。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明置,属广宁左屯卫。即今辽宁葫芦岛市东北大兴堡。《方舆纪要》卷37广宁左屯卫:大兴堡在“卫西六十里,又西与宁远卫接界。堡北有新庄子可屯兵”。
即今河南上蔡县东蔡沟乡。清康熙 《上蔡县志》 卷2 《集镇》: “蔡沟镇,城东六十里。”
即坤山。在今山东东平县西北五十八里,东平湖西岸。山上有马跑泉。古山名。即今昆仑山。《史记·赵世家》:“昆(崑)山之玉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