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军
五代南唐升元中置,治所在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北宋熙宁四年(1071)军废。南宋建炎四年(1130)复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废,三十一年(1161)复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江阴路。
五代南唐昇元中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南宋建炎初复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复废,三十一年又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路。倚江为险,宋南渡后,置营寨于城北君山山麓,为战守要地。
五代南唐升元中置,治所在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北宋熙宁四年(1071)军废。南宋建炎四年(1130)复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废,三十一年(1161)复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为江阴路。
五代南唐昇元中置,治江阴县(今江苏江阴市)。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废,南宋建炎初复置,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复废,三十一年又置。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为路。倚江为险,宋南渡后,置营寨于城北君山山麓,为战守要地。
元置,在今湖北宜城市东璞河镇。
明洪武元年(1368)置,属广西都司。在今广西全州县。后废。
北宋政和三年(1113)于朱灰台筑城,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东北。金废。
清光绪末置,属瑷珲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黑河市西北张地营子乡黑龙江西岸大新屯。后废。
在今广西阳朔县北五十里漓江边画山。清阮元多次来此,作 “清漓石壁图歌”,在山壁上刻“清漓石壁图”。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比契河口北岸。清属三姓副都统。清曹廷杰《西伯利东偏纪要》:“特林向东南溯流而上,约二百一十里混同江东岸前坎……,对岸为无底侯温下口,地名乌活图,有不剃发黑斤数十家
元至元十一年 (1274) 置,属云南行省。治所在今云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西北郊开南村。十四年 (1277) 改蒙化路,二十年 (1283) 降为州。明正统十三年 (1448) 复升为府,属云南布政司
在今福建建瓯市北。《方舆纪要》 卷97建宁府建安县: 洋峰山 “在府北七十里,屹然特出众山中,顶甚平旷”。
清初改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置,为内地十八省之一。治所在杭州府 (今浙江杭州市)。辖境相当今除嵊泗县外的浙江全省。1953年嵊泗县由江苏划入,遂成今浙江省境。简称浙。在中国东部沿海。面积10.18万平方千米
即今山东单县西南郭村镇。清光绪《山东通志》 卷2 《舆图志》: 单县西南有郭村集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