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沂水

沂水

①今山东南部沂河。《尚书·禹贡》:“淮沂其乂。”沂即指沂水。《周礼·职方》:“其镇曰沂山。”郑玄注:“沂山,沂水所出也。”贾公彦疏:“沂水出沂山,水乃取名于此。”《水经·沂水》:“沂水出泰山盖县(今山东沂源县境)艾山。”郦道元注谓“水有二源,南源所导,世谓之柞泉,北水所发,俗谓之鱼穷泉,俱东南流,合成一川”,南流经东莞县故城(今沂水县)西,又经临沂(今费县东)、开阳(今临沂市北)二县东,又南过郯县(今郯城县)西,至今江苏睢宁县北注入泗水(今废黄河)。

②亦名西沂水。即今山东曲阜市南之沂河。《论语·先进》:“浴乎沂。”《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季平子请“待于沂上”。杜注:“鲁城南自有沂水。”《水经·泗水注》:“沂水出鲁城东南尼丘山西北,平地发泉,流径鲁县故城南。沂水北对稷门。沂水又西径圜丘北……沂水又西右注泗水也。”


古水名。即今山东省南部、江苏省北部沂河,惟下游古今略有变迁。东汉建安三年(198年)曹操攻吕布于下邳城,引沂、泗水灌城,所指即流经今江苏省睢宁县西北古邳镇附近沂水故道。宋吕蒙正《题阙里》诗有“南沂西泗绕晴霞,北岱东蒙拥翠华”句。


猜你喜欢

  • 坝水河

    在今山东邹平县西北。《方舆纪要》卷31齐东县“大清河”条下:“坝水河在延安镇西二里,亦成化间开浚,以泄归苏镇水潦。南引白云湖,经邹、刘二沟,北注大清河。”

  • 乾壕镇

    北宋置,属陕县。在今河南陕县东南。《元丰九域志》 卷3: 陕州陕县有乾壕镇。

  • 良塘十三村

    在今广东恩平市西北七十里。《方舆纪要》卷101恩平县“鼓角楼山”条:嘉靖三十五年(1556)瑶民起事,督臣谈恺率军讨伐,“官军扳崖而上,克塘茶,进拔良塘十三村”。即此。在今广东省恩平市西北。明时诸瑶之

  • 海虞县

    西晋太康四年 (283) 置,属吴郡。治所即今江苏常熟市。隋开皇九年 (589) 废入常熟县。古县名。西晋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置,即今江苏省常熟市,属吴郡。隋平陈废入常熟县。

  • 阳渠

    又名千金渠。原围绕汉魏洛阳城(今河南洛阳市东北白马寺东)四周。传说周公所凿。东汉初王梁、张纯相继自今洛阳市西筑堰穿渠引谷水东流,经汉魏洛阳故城,至今偃师市东南入雒水,以通漕运。《水经·谷水注》:“《洛

  • 峨林关

    明置,在今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方舆纪要》 卷122印江县: 峨林关在 “县南七里”。

  • 狄沟

    即白沟。在今河南封丘县南。《左传·文公十一年》:“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御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续汉书·郡国志》 陈留郡封丘注:“《博物记》

  • 徐溪口

    即今安徽濉溪县。清乾隆间移宿州州同驻此。即今安徽省濉溪。清雍正十年(1732年)移宿州同知驻此。

  • 淯河

    亦名绣江。在今山东章丘市境。北流注入小清河。《方舆纪要》 卷31章丘县: 淯河在 “县东一里。即绣江也。亦出长白山,合百脉泉及东、西二麻湾泉,西北流,汇为白云湖,北流入小清河”。

  • 安澜门

    本江陵城(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西门龙山门。清乾隆年间改名安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