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海山
即杭海岭。今蒙古国西南杭爱山。《元史·太祖纪》:“(乃蛮)太阳罕至自按台,营于沆海山。”
即杭海岭。今蒙古国西南杭爱山。《元史·太祖纪》:“(乃蛮)太阳罕至自按台,营于沆海山。”
西汉置,属桂阳郡。治所在今广东英德市东翁水北。《元和志》 卷34浈阳县: “在浈水之阳,因名。” 三国吴改属始兴郡。南朝宋泰始三年 (467)改为贞阳县,南齐仍称浈阳”。隋开皇十年 (590) 又改贞
在今海南省万宁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05万州: 湳陵山在 “州西南二十里。南有大溪,流绕冈阜”。
①战国楚邑。在今河南郾城县东南。战国时楚王嬖臣坛之封邑。《战国策·楚策一》:“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臣入则编席, 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王大悦,乃封
①西晋太康六年(285)置,属郁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柳江及红水河中游一带。南朝宋属桂林郡。南齐以后废。②南齐建元初分雩都县置,属南康郡。治所在今江西宁都县南。永明八年(490)并入虔州。梁大同十年(5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之孤山。《清一统志·杭州府二》:四贤祠“在钱塘县孤山。初杭人祀唐白居易于竹阁,后增宋林逋、苏轼,名三贤堂。绍兴后废,徙寄水仙王庙庑后。明正德中复建,增祀唐李泌为四贤祠”。
清设牙舟汛。即今贵州平塘县西三十八里牙舟镇。有把总驻守。古名冗嘎,系布依语音译,意为像豆芽一样的岩石错落的山冲。
在今湖北黄州市东南。北宋苏辙《师中菴记》:“师中姓任氏,来齐安,尝游息于定惠院。既去,郡人名其亭曰任公。”
本名洛当城。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十里。《魏书· 慕容白曜传》: 白曜 “既至升城,垣苗、糜沟二戍拒守不下”。《水经·济水注》: “济水又东北径垣苗城西,故洛当城也。伏韬 《北征记》曰,济水又与清河合流
唐贞观五年(631)置,属州。治所在今贵州遵义市东北。《元和志》卷30芙蓉县:“置在芙蓉山上, 因为名。”后移于山东三里。后废。古县名。唐贞观五年(631年)置,治今贵州省遵义市东北。
在今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东北。清为科尔沁右翼后旗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