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河南县

河南县

①秦置,属三川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市西涧水东岸。西汉属河南郡。西晋末废。东晋义熙末复置,北魏太和中属河南尹。东魏天平初改属新安郡,二年 (535) 改名宜迁县,为河南郡治。北周复名河南县。大业初徙治东京 (今洛阳市),为河南郡治。唐武德四年 (621) 与洛阳县并为洛州治。永昌元年 (689) 改名合宫县。神龙元年 (705) 又名河南县。三年 (707) 改名合宫县。景龙元年(707) 又名河南县。开元初与洛阳县并为河南府治。金废。

②南朝宋侨置,为河南侨郡治。治所在今河南新野县东北。北魏废。

③1938年析伊宁县置,属新疆省。治所即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以在伊犁河南岸,故名。1944年改名宁西县。


(1)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涧水东岸。东魏天平二年(535年)改宜迁县,北周复改河南县。隋大业二年(606年)与洛阳县同移治新都,即今洛阳市。唐永昌元年(689年)改合宫县,神龙元年(705年)复改河南县。三年又改合宫县,旋复改河南县。金废入洛阳县。自汉至北朝属河南郡或河南尹,隋为河南郡治,唐、宋为洛州、河南府治。(2)南朝宋侨置,治今河南省新野县北。属河南郡。北魏废。(2)旧县名。1939年由河南设治局升县,治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驻地察布查尔镇。1944年更名宁西县。


猜你喜欢

  • 席溪堡

    亦名席帽溪堡。北宋元丰五年 (1082)置,属乐共城。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北。《宋史·蛮夷传四》: 元丰五年 (1082),“筑乐共城、江门砦、梅岭、席帽溪堡,西达淯井,东道纳溪,皆控制要害”。不久废。

  • 忠武镇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资治通鉴》: 唐武德六年 (623),高祖李渊校猎于华阴,“迎劳秦王世民于忠武顿”。胡三省注: “秦王自并州还。”

  • 财州

    东魏改财丘郡置,治所在财州城(今安徽临泉县境)。《方舆纪要》卷21颍州:财州城在“州西南百十里。……今有二土城,相去二、三里,土人呼曰东才城、西才城”。北齐废。

  • 东良海口镇

    在今山东招远市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卷36招远县:东良海口镇“即东良河入海处也。有巡司戍守”。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移驻黄山馆驿。

  • 上党关

    在今山西屯留县西。《汉书·地理志》 上党郡:有上党关。在今山西省屯留县。《魏书·地形志》上党郡有上党关,即此。

  • 石炭堡

    在今贵州锦屏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21黎平府铜鼓卫:石炭堡“在卫西”。

  • 三里三镇

    即今黑龙江省明水县。清宣统三年(1911)改名兴隆镇。

  • 武村堡

    在今山西太谷县东北。《清一统志 ·太原府一》: 武村堡 “在太谷县东北,临象谷水,三面石崖,势极险阻,唐武德初筑,为戍守处”。

  • 伊和谷

    在今新疆吐鲁番市西北、乌鲁木齐县东南。《后汉书·班勇传》:延光三年(124),“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柳中”。

  • 奇克得鄂伦春屯

    清置,属黑龙江副都统。在今黑龙江省逊克县西南新鄂鄂伦春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