泫氏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高平市。北魏永安中改玄氏县。《元和志》 卷15: “在泫水之上,故以为名。”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高平市。属上党郡。东汉初曾改置为泫氏侯国。后国除仍为县。北魏永安中改为玄氏县。
西汉置,属上党郡。治所即今山西高平市。北魏永安中改玄氏县。《元和志》 卷15: “在泫水之上,故以为名。”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西省高平市。属上党郡。东汉初曾改置为泫氏侯国。后国除仍为县。北魏永安中改为玄氏县。
清雍正时置,属西宁办事大臣。为玉树四十族之一。驻牧地在今青海玉树县西北哈秀乡附近。乾隆 《西宁府新志》 卷19 “塞外贡马番族” 中有 “住牧束勒孙何地方哈尔受族”。清末民初改称哈秀,附属于札武十司。
北宋置,属同谷县。在今甘肃成县西。(1)在辽宁省大洼县东南部。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高坎,人口 4500。1935年海城县取“西部安宁”之意命名西安村,沿用至今。1951年属盘山
在今浙江长兴县东十八里。《寰宇记》 卷94长兴县: “初置县富陂村。” 《清一统志·湖州府一》: 长城故城 “在长兴县东……富陂村在今县东十八里”。西晋太康三年 (282) 至东晋咸康元年 (335)
在今河北易县西。《水经·易水注》:“易水出西山宽中谷,东径五大夫城南,昔北平侯王谭不从王莽之政,子兴生五子,并避时乱,隐居此山,故其旧居,世以为五大夫城。”
元置,属思州安抚司。治所即今贵州锦屏县南亮司。明洪武三年 (1370) 改为八万亮寨长官司。永乐元年 (1403) 复改亮寨长官司,属贵州卫。后属黎平府。清以后废。元置,治今贵州省锦屏县南。属思州安抚
西晋改东莱郡置,治所在掖县(今山东莱州市)。辖境相当今山东胶莱河以东、岠嵎山以北和乳山河以东地区。南朝宋复改为郡。西晋改东莱郡置,都掖县(今山东莱州市)。辖境约当今山东省胶莱河、乳山河以东,岠嵎山以北
①西汉元狩元年(前122)置,治所在陈留县(今河南开封县东南陈留镇)。辖境相当今河南开封市及尉氏县以东,宁陵县以西,延津、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地。西晋改为陈留国,移治小黄县(今河南开封县东北)。
又作马兰山。在今陕西铜川市北三十里。《晋书·惠帝纪》:元康六年(296),“冯翊、北地马兰羌、卢水胡反”。《方舆纪要》卷54同官县:“《志》云,北地有马兰山,羌居其中,谓之马兰羌。《邑志》云,山在县北
亦作三站。清光绪七年(1881)置,在今黑龙江省林口县西北三道通乡南江东村。光绪《吉林通志》卷17:“正南距(三姓)城……一百七十里三站,即小巴彦苏站。”
又作亦里干、纳里干。元代东北民族,分布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黑龙江下游特林至江口南北一带。《元史·世祖纪二》:至元元年(1264),“征骨嵬。先是吉里迷内附,言其国东有骨嵬、亦里干两部,岁来侵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