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泸西县

泸西县

1917年改广西县置,属云南蒙自道。治所即今云南泸西县。民国 《云南泸西县地志资料细目调查表册》: “因城西有泸源洞故也。” 1929年直属云南省。


在云南省东南部。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面积 1674 平方千米。人口37.5万。辖8镇、2乡。县人民政府驻中枢镇。因在古泸川之西得名。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置漏江县,属柯郡。三国蜀汉属建宁郡。南朝梁大宝元年(550年)废漏江县。唐武德元年(618年)置陇提县,属南宁州。南诏为弥鹿部,属拓东节度。宋大理属石城郡。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弥鹿部改置广西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改广西路为广西府。清初沿袭明制,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改广西府为广西直隶州。1913年改置广西县,治今址,属蒙自道。1929年更名泸西县,直属云南省。1950年属宜良专区,1954年属曲靖专区。1960年并入弥勒县。1962年析出复置泸西县,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地处滇东岩溶高原盆地区南部,境中部有中枢金马、桃园坝子,南盘江流经县境东南界,金马河、西大河流经境内。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农产稻、玉米、小麦、荞子、蚕豆、烤烟、辣椒、油菜籽等。为省烤烟主产县。特产“小椒”辣子。工业有煤焦、化肥、建材、农机、印刷、食品、制鞋、卷烟等。豆泸、弥师、泸中等公路经过县境北、西、南三面。风景名胜古迹有阿庐古洞、秀山、高鲁新石器遗址、玄天阁、广福寺等。


猜你喜欢

  • 黄平安抚司

    明洪武七年 (1374) 改黄平府置,属播州宣慰司。治所即今贵州黄平县西北四十里旧州镇。万历二十九年 (1601) 改为黄平州。明洪武七年(1374年)改黄平府置,治今贵州省黄平县西北旧州。属播州宣慰

  • 临枣铁路

    从山东临城 (今枣庄市西薛城) 至枣庄(今枣庄市)。全长28公里。为津浦铁路支线。1911年动工修建,1912年建成。该支线专为运煤而设。今称枣庄西。

  • 中前旗

    ①又称东路中前旗。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设,属蒙古车臣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东方省乔巴山。②原属土谢图汗部,清雍正九年(1731)改属赛音诺颜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前杭爱省阿尔拜赫雷东,翁金河东

  • 歌山

    在今浙江东阳市东四十里。《隋书· 地理志》 东阳郡乌伤县有 “歌山”。《寰宇记》 卷97义乌县: 歌山 “山下水通临海,昔有人乘船从下望见女子于山下汲水,登峰而歌,姿态端美”。故名。

  • 荥阳郡

    ①三国魏正始三年 (242) 置,属司州。治所在荥阳县 (今河南郑州市西北古荥镇)。后废。西晋泰始二年 (266) 复置,辖境相当今河南荥阳市以东、中牟县以西、原阳县以南、新密、新郑二市以北地。东晋义

  • 淠水

    ①一名白沙河。淮河支流。《水经注》 称沘水。上源有二,均发源于大别山北麓。源于今安徽岳西县的称东淠河,源于金寨县的称西淠河,二河分别北流,至六安市两河口汇合后始称淠河。北流经霍邱县,至寿县正阳关入淮河

  • 壶梯山

    一名石楼山。在今陕西澄城县西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54澄城县: 壶梯山 “阶级层峻,有似悬梯”。

  • 东明园

    即东苑。为金代皇家御园。在金中都(今北京市)皇城内东垣内侧迤南,西邻宫城东垣,北至东华门处。

  • 浇岭水

    在今江西浮梁县东。《方舆纪要》 卷85浮梁县: 浇岭水 “源出婺源县界之梅岭,西流经浇岭下,有长山水自乐平县入焉。又西北流,至景德镇南入昌江”。

  • 大?山

    又名大熊山。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山海经·中山经·中次七经》:大��之山“多㻬琈之玉,多麋玉。……其阳狂水出焉,西南流注于伊水”。《清一统志·河南府一》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