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源县

洛源县

隋大业元年 (605) 改归德县置,属庆州。治所在今陕西吴旗县西北。《元和志》 卷3洛原县: “因洛水所出为名。” 大业初属弘化郡。十三年(617) 废。唐贞观二年 (628) 复置,属庆州。五代时废。


古县名。隋大业元年(605年)以归德县改名,治今陕西省吴旗县西北。隋属庆州、弘化郡。大业十三年废。唐贞观二年(628年)复置,属庆州,贞观四年为北永州治,八年复属庆州,天宝元年(742年)属安化郡,至德元载(756年)属顺化郡,乾元元年(758年)属庆州。


猜你喜欢

  • 浮桥镇

    在今江苏太仓市东北浮桥镇。清光绪 《江苏全省舆图》 太仓州: “浮桥镇在城东北七十里。” 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 (1556) 抗倭时,因七浦塘水势湍急,曾搭建浮桥,镇以桥名。(1)在江苏省太仓市东北部,

  • 石平桥

    在今福建古田县东南。《方舆纪要》卷96福州府:石平桥“在县治东南。宋建。寻废。明朝宣德间再建,复圯。成化十五年重修,为石墩十有一,覆以亭五十六间”。

  • 西土默特部

    亦称归化城土默特部。明蒙古部落。《清一统志·归化城六厅》:“嘉靖间谙达(旧作俺答)筑城于丰州滩,采木架屋以居,谓之板升(板升汉言屋也)。是为西土默特。”驻地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游牧地相当

  • 林圮埔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南竹山镇。为郑成功部将林圮埔所辟,故名。清光绪十三年 (1887) 于此置云林县。十九年云林县移治斗六 (今云林县治)。日本占领期间于1920年改名竹山。1950年设竹山镇。即今台湾省

  • 荆南

    唐、五代方镇名。至德二年 (757) 置,治所在荆州 (后升为江陵府,今湖北荆沙市荆州区故江陵县城)。辖境相当今湖北石首、荆沙市以西,四川垫江、丰都以东的长江流域及湖南洞庭湖以西的澧、沅二水下游一带。

  • 三壅山

    在今山西壶关县东南。《方舆纪要》卷42壶关县:“三壅山在县东南九十里,其山三面壅障名山。下出泉,名壅水,东南入河南林县界。”

  • 瑷珲县

    1913年改瑷珲厅置,属黑龙江省黑河道。治所即今黑龙江省黑河市南爱辉镇。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34 年瑷珲县迁治黑河屯(今黑河市)。1956年改名爱辉县。1983年裁入黑河市。旧县名。本黑河府,

  • 浚仪渠

    狼汤渠分黄河水东流至浚仪县 (今河南开封市) 境一段的别称。《后汉书· 王景传》: 东汉明帝命王景 “与将作谒者王昊共修作浚仪渠”。《水经·济水注》: “渠流东注浚仪,故复谓之浚仪渠也”。(浚xùn)

  • 石八铁路

    海南岛八所(今海南省东方县)经北黎至石碌(今昌江县)。长53公里。 日人于1941—1942年修筑。1946年被毁。海南西环铁路南段的旧称。

  • 长安营

    即今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南一百四十里长安营乡。《清一统志·宝庆府二》:长安营“在城步县西南横岭峒。乾隆七年移本府同知驻此,并设游击守备千总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