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洛阳桥

洛阳桥

①一名万安桥。在今福建泉州市东北与惠安县交界的洛阳江上。桥以江为名。旧为万安渡,北宋庆历初郡人李宠始甃石作浮桥。皇祐五年 (1053)兴建,嘉祐四年 (1059) 竣工。《方舆胜览》 卷12泉州 《桥梁》: 万安桥 “一名洛阳桥。嘉祐间太守蔡君谟劝州民成此桥。蔡君谟 《石桥记》 曰: 累址于渊,酾水为四十七道,梁空以行,其长三千六百尺,广丈有五尺,翼以扶栏,如其数之长而两之,靡金钱一千四百万云”。规模宏大,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架式石桥。其后各代相继修葺,1932年添架钢筋水泥桥面。现桥长834米,宽7米。桥之中亭附近历代碑刻林立,有 “万古安澜” 等宋代摩崖石刻。桥南有蔡襄祠,蔡襄 (字君谟) 的 《万安桥记》 立于祠内,为宋代艺术的珍宝。《续资治通鉴》: 宋德祐元年 (1275),贾似道谪配途中至泉州洛阳桥,遇叶李自漳州放还,见于客邸。《方舆纪要》 卷99泉州府晋江县: 洛阳桥 “嘉靖三十七年官军败倭于洛阳桥”。皆指此。

②即天津桥。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南。隋唐皇城正南洛水上。唐张说有 《洛桥北亭诏饯诸刺史》诗。又李益 《洛桥》 诗云: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原称万安桥。在福建省泉州市东约10千米、与惠安县分界的洛阳江上。桥以江为名。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至嘉祐四年(1059年),郡守蔡襄主持建造。原长约1200米、宽约5米,有46座桥墩、500个扶栏、28个石狮、7座石亭、9座石塔,规模宏大,是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历经修筑,以明宣德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地震重修为重要,1932年因泉惠公路通车添加钢筋水泥桥面。1993—1995年又全面进行整修,恢复原貌。现桥长767米、宽4.5米,尚存船形桥墩29座。桥之中亭附近立历代碑刻26通,有“万古安澜”等宋代摩崖石刻。另有石塔、武士石像等石雕。桥北有昭惠庙、真身庵遗址,桥南有蔡襄祠,著名的蔡襄《万安桥记》碑,即立于祠内。洛阳江当江海交汇处,江阔水深,当年造桥工程非常艰巨。首创筏型基础以造桥墩,养殖牡蛎以固桥基,都是古代重要的科学创新。此地“潮来直涌千寻雪,日落斜横百丈虹”,风景颇为壮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洛 阳 桥


猜你喜欢

  • 梁山县

    ①北周天和二年 (567) 置,属万川郡。治所在今四川梁平县西聚奎镇 (黄土坎)。《寰宇记》卷149梁山军: 梁山县 “盖因界内高梁山为县名”。隋属巴东郡。唐属万州。北宋乾德三年 (965) 移治今梁

  • 稔山汛

    即今广东惠东县东南稔山镇。为海防要地,清时有千总驻防。

  • 苏州

    ①隋开皇九年(589)改吴州置,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西南横山东)。以姑苏山得名。大业初复为吴州,寻又改为吴郡。唐武德四年(621)复为苏州,七年(624)徙治今苏州市。辖境相当今江苏吴县、常熟市以

  • 欣乐县

    东晋置,属南海郡。治所在今广东惠阳市东北东江东。南朝宋属东官郡。梁属梁化郡。陈末废。古县名。东晋置,治今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东北东江东。属南海郡。南朝梁改属梁化郡。南朝陈末废。

  • 大宁州

    元至元二十年(1283)改大宁监置,属夔州路。治所即今四川巫溪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巫溪县及巫山县北部地。明洪武九年(1376)降为大宁县。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大宁监置,治今重庆市巫溪县。属夔州路

  • 朱居国

    即朱居槃。在今新疆叶城县西南棋盘乡。《魏书·西域传》:“朱居国在于阗西。其人山居。有麦,多林果。咸事佛。语与于阗相类,役属哒。”

  • 丁字泊堡

    明置,属懿路千户所。即今辽宁铁岭县西南小丁字泡。《方舆纪要》卷37铁岭卫:丁字泊堡“在懿路所西,接沈阳卫蒲河所界”。

  • 偃城

    在今湖北襄樊市北。《三国志·魏书·徐晃传》: 遣晃助曹仁讨关羽,“贼屯偃城。晃到,诡道作都堑,示欲截其后,贼烧屯走。晃得偃城”。即此。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北。《三国志·徐晃传》: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 东黎县

    北魏永安元年(528)析黎阳县置,属黎阳郡。治所在今河南浚县东北。北齐废。古县名。北魏永安元年(528年)分黎阳县置,治今河南省浚县东北。属黎阳郡。北齐废。

  • 斜罗斯川

    即邪罗斯川。今新疆北境之额尔齐斯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