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洨水

洨水

①即今河北南部洨河。源出河北井陉县东南。东南流至宁晋县南合沙河。《汉书·地理志》 常山郡石邑县: “井陉山在西,洨水所出,东南至廮陶入泜。” 《清一统志·正定府一》: 洨河,“ 《旧志》:洨水上源有四泉: 一出获鹿县南莲花营,一出县南洚北村,二泉相去五六里,东流十余里而合。又十余里至窦妪村,入栾城界,其二泉出窦妪村西北三里,名石牛港,相去六百步,皆乳泉,漫流平地,东行二百余步。又三里许,与前二水合,四水交流,故名洨水”。

②即今安徽固镇县北之沱水。《汉书·地理志》洨侯国注: “应劭曰: 洨水所出,南入淮。” 自今安徽宿州市北分蕲水东南流,经宿县、固镇,至五河县西北会涣水 (今浍水) 入淮。


古水名。(1)又名洨河。源出今河北省鹿泉市南,东南流至宁晋县入宁晋泊。《宋史·河渠志》:河北转运使耿望开镇州常山镇南河水入洨河至赵州,即此。(2)据《水经注·淮水》,洨水首受蕲水于今安徽省宿州市北,东南流与涣水(今浍河)合流入淮,大致相当今沱河。


猜你喜欢

  • 栋铜山

    在今广西上思县东。《方舆纪要》 卷110上思州: 栋铜山 “在州东。有三百谷口”。

  • 广平湖

    在今浙江奉化市东北。《方舆纪要》卷92奉化县:广平湖在“县东北五里”。

  • 河外

    春秋晋人称黄河以北为河内,黄河以南为河外。《左传》: 僖公十五年 (前645),“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杜注: “河外,河南也。” 战国魏人以河南、河西为河外。《史记·魏世家》: “所亡于秦者,山南

  • 朱阳关

    一名朱阳镇。唐置,即今河南卢氏县东南七十四里老灌河北岸朱阳关镇。《新唐书·地理志》:卢氏县“南有朱阳关”。明设巡司,并有千总驻防。清乾隆五年(1740)移陕州直隶州州判驻此。为赴陕之要冲。

  • 光照山

    在今湖北郧西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9郧西县:光照山在“县西北六十里。接(陕西)山阳县界”。

  • 曹塘

    在今广东梅县北城东镇东南。清光绪 《广东舆地全图》 嘉应州图: 州东北有曹塘。

  • 昭平堡

    明成化中置,即今广西昭平县。《方舆纪要》 卷107昭平县 “龙平旧城” 条下: 昭平堡 “正德三年迁堡城于府江东岸,置守备司。万历四年置县,六年于岸旧址建城为治”。

  • 东坞关

    在今江西上饶县北柴门关之北。《方舆纪要》卷83上饶县“岑阳关”条下:“又(柴门关)北有东坞关,亦走徽婺之间道也。”

  • 泥山镇

    北宋置,属平阳县。即今浙江苍南县东三十里宜山镇。古镇名。北宋置,即今浙江省苍南县东宜山镇。

  • 梅园

    ①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浒山上。以园内遍植梅树,故名。民国初为荣氏别墅。依山面湖,风景绝佳。②在今湖南长沙市东。宋张栻有 《梅园分韵得林字》 诗。在江苏省无锡市区西南浒山上。1912年民族资本家荣氏兄弟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