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口场
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清道光 《通江县志》 卷2: 洪口场 “离城一百六十里”。1933年川陕省洪口特别区苏维埃政府驻此。
即今四川通江县东北洪口镇。清道光 《通江县志》 卷2: 洪口场 “离城一百六十里”。1933年川陕省洪口特别区苏维埃政府驻此。
即今四川北川县东南通口镇。民国 《北川县志》 卷1: “通口设场于清雍正年间,为东路繁盛乡场。其河可通舟楫,往来甚便。”
一名灶突山,俗称烟筒山。在今辽宁新宾满族自治县西永陵镇南八里。清 《满洲实录》 卷2: 明万历十五年 (1587),努尔哈赤 “于硕里口呼兰哈达下,东南河二道: 一名嘉哈; 一名硕里加,河中一平山,筑
在今河北易县西。《方舆纪要》卷12易州:小龙门口“在紫荆关西南四十一里。又西南三十里为黄沙口”。
①在今江西赣州市东南四里。《舆地纪胜》卷32赣州: 廉泉“在州报恩光孝寺。宋元嘉中泉涌,因施为寺。时郡太守以廉名,因名曰廉泉。东坡题诗云: 廉者谓我廉,何以此名为。纷然立名字,此水了不知”。②在今广东
北宋置,属环州。在今甘肃环县境。后废。
一名延津。在今河南卫辉市东古黄河畔。《水经·河水注》:“河水又东北,通谓之延津。石勒之袭刘曜,途出于此。以河冰泮为神灵之助,号是处为灵昌津。”黄河重要渡口之一。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北。本名延津,十六国后赵
清置,即今陕西渭南市西北官底乡。在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西北部。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官底,人口 2800。昔官道经此,官员多经此夜宿,故名官邸。后简为今名。清雍正间设官底镇。194
旧称黄家店。即今山东乐陵市西北二十里黄夹镇。清光绪 《山东通志》 卷1 《舆图志》: 乐陵县西有黄夹镇。在山东省乐陵市西北部。面积126.5平方千米。人口7.14万。镇人民政府驻黄夹,人口2450。明
清乾隆八年 (1743) 改呼伦贝尔统领为副都统衔总管,光绪六年 (1880) 改为副都统,属黑龙江将军。治所即今内蒙古海拉尔市。光绪三十四年 (1908) 裁副都统,改置呼伦直隶厅。
明置,即今山西宁武县。《方舆纪要》卷40崞县:宁武关在“县西北百十里,北接朔州,南通静乐县界,旧为宁文堡,在今关城西一里,景泰元年(1450)创筑今关”。明景泰元年(1450年)筑,在今山西省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