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阳县
西汉置,为勃海郡治。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元和志》 卷18清池县: “本汉浮阳县……在浮水之阳。” 因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 为浮阳郡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名清池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沧县东南东关。因地处浮水之阳,故名。西汉为渤海郡治,北魏曾为浮阳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清池县。
西汉置,为勃海郡治。治所在今河北沧县东南四十里旧州镇。《元和志》 卷18清池县: “本汉浮阳县……在浮水之阳。” 因名。北魏太和十一年(487) 为浮阳郡治。隋开皇十八年 (598) 改名清池县。
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沧县东南东关。因地处浮水之阳,故名。西汉为渤海郡治,北魏曾为浮阳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清池县。
又作棣华馆。唐置。即今陕西丹凤县西北棣花乡。
清置,属甘泉县。即今陕西延安市东南临镇。唐为临真县治。
三国吴改烝阳侯国置,属衡阳郡。治所在今湖南邵东县东南。东晋废。古县名。三国吴改烝阳侯国置,治今湖南省邵东县东南。属衡阳郡。东晋废。
又作高梧、高吴。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齐乌余以廪丘奔晋,袭卫羊角,取之; 遂袭我高鱼”。即此。古邑名。又作高梧城。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北。春秋时属鲁。
在今湖北巴东县东。《方舆纪要》 卷78巴东县: 罗头山 “在县东七里。滨大江,环锁江水,回顾县治。下有罗头洞”。
①一名郫邵。春秋晋邑。在今河南济源市西八十九里邵原镇。《左传》: 文公六年 (前621),“贾季亦使召公子乐于陈,赵孟使杀诸郫”。②古蜀国杜宇都城,俗传为杜鹃城。在今四川郫县北一里。《文选》 张衡 《
清乾隆三年 (1738) 置,属直隶承德府。治所在塔子沟 (今辽宁凌源市)。四十三年(1778) 改为建昌县。
亦名安吉镇。在今吉林东辽县西北东辽河东岸老虎咀村。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原拟于此置西安县未果。
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分安化羁縻州置,属宜州。治所在今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明伦镇附近。元废为安化洞。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分安化州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东北中州上里。
即天保军。治所在今四川理县西北米亚罗镇。唐杜佑《通典》卷176云山郡(奉州):“西至天宝军百三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