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海门县

海门县

①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置,属通州。治所在今江苏启东市东北南阳村附近。《明一统志》卷12扬州府海门县: “以僻在海隅,因名。” 元末以水患徙治礼安乡 (今通州市东)。明正德七年 (1512)徙治余中场 (今海门市东北)。嘉靖二十四年 (1545)又迁治金沙场 (今通州市)。清康熙十一年 (1672)并入通州。

②1912年改海门厅置,属江苏沪海道。治所即今海门市。1927年直属江苏省。1994年改设海门市。


古旧县名。五代周显德五年(958年)置,治东洲镇(今江苏启东市东北)。属通州。后县治屡迁。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废入通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置海门直隶厅,治茅家镇(今海门镇)。1912年复县。1994年撤销,改设海门市。


猜你喜欢

  • 淮南路

    北宋初置,治所在楚州 (今江苏淮安市)。太平兴国元年 (976) 析为东西两路。至道三年(997) 复合为淮南路。治平中移治扬州 (今扬州市)。辖境南至长江,东至海,西至今湖北黄陂、河南光山等县,北逾

  • 双石崖

    在今湖南洪江市境内。《明一统志》卷65辰州府:双石崖“在黔阳县(治今黔城镇)南九十里。有二石对立,又名屏风崖。三面如一,传言石根随水高下,土人神之,舟楫莫敢忤犯。本朝景泰间,苗寇弗靖,人皆避其上,因筑

  • 圣人城

    在今河北涞水县西北。《水经·巨马水注》:紫石溪水“又径圣人城东,又东南右会檐车水。水出檐车硎,东南流径圣人城南,南流注紫石水,又南注于涞水”。

  • 长沙沟

    在今江苏宝应县东。《方舆纪要》卷23宝应县:长沙沟在“县东二十五里。西接运河,东入广洋湖”。

  • 蔑怯思城

    亦作灭怯思城、麦怯斯城、麦各思城。为阿速国都城。在今俄罗斯高加索山北。《元史·太祖纪》: 十一年 (1239),“冬十 一月,蒙哥率师围阿速蔑怯思城,阅三月,拔之”。

  • 张三营子

    即今河北隆化县北六十里张三营镇。《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隆化县有“张三营子”。

  • 鸡鸣关

    在今贵州镇远县东北清溪镇东。《清一统志·思州府》:鸡鸣关“在青溪县东十五里,观音崖西。上倚悬崖,下临潴水,路仅一线, 为天设之险”。

  • 鸡鸣冈

    又作鸡鸣山。在今安徽合肥市西北。《新唐书·食货志三》:建中时,“李纳、田悦兵守涡口,梁崇义搤襄、邓,南北漕引皆绝,京师大恐。江淮水陆转运使杜佑(议)……疏鸡鸣冈首尾,可以通舟,陆行才四十里,则江、湖、

  • 诗亭

    古诗国。在今山东微山县西北。《汉书·地理志》 东平国亢父县: “诗亭,故诗国。”

  • 太和县

    ①隋开皇元年(581)改乌突县置,为太和郡治。治所在今山西临县西南三十五里曹峪坪村附近。大业初属离石郡。唐武德三年(620)改为临泉县。②隋末置,属楼烦郡。治所在今山西兴县北。唐武德九年(626)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