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淮南

淮南

唐方镇名。至德元年 (756) 置淮南节度使,治所在扬州 (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扬、楚、滁、和、寿、庐、舒等州,一度领有泗、濠、宿等州。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江北、淮南地区的大部分。景福元年 (892) 杨行密为节度使,天复二年 (902) 封为吴王,建立五代吴国。


唐方镇名。至德元载(756年)置,治扬州(今江苏扬州市)。辖境屡有变动,长期领有扬、楚、滁、和、寿、庐、舒等州,相当今江苏、安徽两省江北淮南地区的大部分。景福元年(892年)为杨行密所据,天复二年(902年)封吴王,后子孙世有其地,入五代为吴国。


猜你喜欢

  • 牛兰山

    ①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北。《续汉书·郡国志》:鲁阳县“有牛兰累亭”。注引谢沈书云:“牛兰山也。”《水经·滍水注》:牛兰水“发(鲁阳)县北牛兰山”。②在今云南禄丰县东北。《汉书·地理志》秦臧县:“牛兰山,即

  • 沙流河镇

    即今河北丰润县西北四十里沙流河镇。为通玉田县孔道。清于此设堡。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西部偏北。面积56.8平方千米。人口3.4万。镇人民政府驻沙流河,人口 4650。以河名镇。1953年设乡,1958年

  • 象眠山

    在今云南鹤庆县南二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7鹤庆军民府 “龙珠山” 条下: 象眠山 “山势逶迤,如象眠然,因名”。

  • 石渎堰

    即石窦堰。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东。《资治通鉴》:东晋永和六年(350),冉闵灭后赵,大诛胡羯,后赵公侯卿校出奔襄国(今河北邢台市),抚军“张贺度据石渎”,即此。又称石窦堰(《魏书·地形志》)。在今

  • 岱县

    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东泰州。治所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七十里。贞观初省入博城县。古县名。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南。属东泰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入博城县。

  • 腾冲 (衝)府

    宋大理国改软化府置,治所在西源城(今云南腾冲县西郊西山坝)。辖境约当今云南腾冲县、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大部及缅甸北部地。元至元十一年 (1274)改藤越州,十四年 (1277) 复置腾冲府,属大理路。

  • 钱清江

    一名西小江。源出今浙江萧山市南临浦镇麻溪,东北流至今浙江绍兴市西北钱清镇,又东至三江口入海。历史上曾是浦阳江的下游河段。宋 《嘉泰会稽志》 卷10: 浦阳江 “在 (萧山) 县东,源出婺州浦江,北流一

  • 马鞍山

    ①又名戒坛山。在今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南。西山支脉,其山麓有戒坛寺。《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马鞍山“在房山县北六十里,以形似名。上有庞涓洞”。②在今河北邢台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5邢台县:“马鞍山在府西

  • 方壶

    传说中的仙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秦王嘉《拾遗记》卷1:“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二曰蓬壶,三曰瀛壶。山形似壶,故曰壶

  • 七十二渡河

    在今陕西镇巴县西七十五里。《方舆纪要》卷56西乡县:七十二渡河“源出金竹山,其流萦回,有渡者凡七十二处,亦流入于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