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淮水

淮水

①即今淮河。《禹贡》: “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浮于淮泗达于河。” 《汉书·地理志》南阳郡平氏县: “ 《禹贡》 桐柏大复山在东南,淮水所出,东南至淮浦入海,过郡四,行三千二百四十里。” 源出河南桐柏山,东流经河南、安徽,原在江苏北部独流入海。金代以后下游为黄河所夺,现由洪泽湖,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今江苏江都县入长江。

②古水域名。《汉书·地理志》 丹阳郡陵阳县:“桑钦言淮水出东南,北入大江。” 又庐江郡: “金兰西北有东陵乡,淮水出。” 此淮水出于陵阳东南,金兰 (古泾县的变音) 西北,北入大江,当在今安徽青阳县与黄山市、石台县相接处,为今青通河与陵阳河的混称,并上接于今青弋江上游太平湖,构成一条水陆相接的南北交通路线。《水经》 以金兰为县,在大别山区; 《水经注》 以淮水为灌水之误,均不确。

③即今江苏南京市之秦淮河,为长江支流。六朝时建康 (今南京市) 城南淮水阔达数十丈,夹淮立栅。西则顺流而下出大江,东则溯流而上径破冈渎通三吴。《元和志》 卷25上元县: 淮水 “源出县南华山,在丹阳、湖孰两县界,西北流经秣陵、建康二县之间入于江。初,王敦抅乱,王导忧将覆族,使郭璞筮之,曰: ‘淮水绝,王氏灭。’ 即此淮也”。唐以后因旧传秦始皇通此河,改称秦淮河。

④即潍水,亦即今山东境内潍河。上源为久台水和浯水,北流经高密市东。至潍坊市东南接纳汶水,北流经昌邑市东,北流入海。《汉书·地理志》 琅邪郡朱虚县: “东泰山,汶水所出,东至安丘入维。”又,灵门县下: “壶山,浯水所出,东北入淮。” 又,横县下: “故山,久台水所出,东南至东武入淮。”“” 皆指潍水。

⑤亦作维水。即今湖北襄阳县西南维水。《汉书·地理志》 房陵县: “淮山,淮水所出,东至中庐入沔。” 《水经·沔水》: 沔水 “又东过中庐县东,淮水自房陵县淮山东流注之”。

⑥即今广东惠阳市北淡水,为东江支流。《方舆纪要》 卷103惠州府归善县: 淮水在 “府南百里,亦曰上下淮水。源出府西南梧桐山,东流受李溪水、米塘水,至鼓角山折而北流,有麻溪水来合焉,北流注于西江”。


古水名。(1)即今淮河。(2)即今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六朝时淮水在建康(今南京)城南阔数十丈,岸上立栅,水上置浮航二十四,西则顺流而下出大江,东则溯流而上可径由破冈渎通三吴。唐以后因旧传秦始皇凿通此河,遂改称秦淮河。


猜你喜欢

  • 田横寨

    在今山东蓬莱市西北三里。《方舆纪要》卷36蓬莱县“丹崖山”条下:“田横山在府西北三里。《郡志》:城北有古田横砦,与蓬莱阁对峙。西、北二面皆巨海,石壁高峻。相传韩信破齐, 田横东走,结寨于此,遗址尚存。

  • 隘留关

    在今广西凭祥市东南油隘。土名竻竹根。南与越南那克连界。清徐廷旭 《越南辑略》 卷1:“隘留关今名油隘……系广西入越南之路。”②在今越南北部谅山县北。《方舆纪要》 卷112谅山府: 隘留关 “在府北文渊

  • 张掖县

    ①西汉置,属武威郡。治所即今甘肃武威市南张义乡。西晋废。②隋大业二年(606)改酒泉县置,为甘州(后改张掖郡)治。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唐为甘州治。后陷于吐蕃,废。清雍正二年(1724)复置,为甘州府治

  • 辉特下前旗

    清乾隆二十年 (1755) 设,属蒙古科布多。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省乌布苏诺尔湖南。古旧旗名。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以辉特部置,与杜尔伯特左翼十一旗同游牧。驻地在今蒙古国乌布苏诺尔省乌布苏诺尔

  • 东老府

    即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东南乌敦套海镇。清光绪间敖汉旗迁治于此。宣统三年(1911)后为敖汉左翼旗驻地。1949年为翁牛特旗驻地。

  • 勒富河

    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兴凯湖南。《清一统志·吉林一》: 勒富河 “在宁古塔城东南七百九十里。源出扎哈哩冈,西北流,折东北,入兴凯湖”。

  • 乳山河

    即今山东乳山市西乳山河。清光绪《山东通志》卷33: “乳山河在(海阳) 县东五十里。” 上源曰玉林河,发源于牟平县南分水岭,西南流会夏村河,至乳山口入海。

  • 城口村

    即城口隘。今广东仁化县北九十里城口镇。《方舆纪要》 卷102仁化县 “风门凹隘” 条: 城口隘 “在县北一百三十里”。清设城口汛,有外委把总驻防。在今广东省仁化县北城口。明时移恩村巡检司治此。

  • 五渡水

    ①即今老牛河。源于今河北承德县北,西南流至下板城北入滦河。《水经·濡水注》:五渡水“北出安乐县丁原山,南流径其县故城西,本三会城也。其水南入五渡塘……又南流注于濡”。即此。②又名夫溪、扶溪。在今广东仁

  • 小勃律国

    唐西域国名。都城在孽多城(今巴基斯坦控制下的克什米尔之吉尔吉特)。开元初置绥远军于此。后臣属吐蕃。天宝六年(747)改其国号归仁,置归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