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凉山

清凉山

①即今山西怀仁县西清凉山。《金史·地理志》: 大同府怀仁县有清凉山。《方舆纪要》 卷44怀仁县: 清凉山在 “县西二十里。旧有砖塔及利国冶铁”。

②古称石头山,又名石城山。在今江苏南京市汉中门内。南唐时山半建有清凉道场,故改今名。六朝以来,皆守此为固。山中有清凉寺、扫叶楼、乌龙潭及六朝、南唐古井等许多名人遗迹,是南京市名胜之地。

③在今陕西延安市东北。《方舆纪要》卷57延安府肤施县 “嘉岭山” 条下: “城东北有清凉山,上有尸毗岩及万佛、仙石等洞。”


(1)古称石头山,又称石城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城区西侧。海拔63.7米。为一红色砾岩低丘,长江曾流经其西麓,形势险要。公元前333年楚威王在此建金陵邑。公元212年东吴孙权又在金陵邑原址筑石头城,故亦称石城山。南唐时建清凉道场,改今名。有清凉寺、扫叶楼等古迹。今辟为公园。(2)曾称太和山。在陕西省延安市城区北、延河北岸。海拔1219米。山体由砂岩、页岩构成,上覆黄土。为梁状山地尾部,长期受流水侵蚀,渐成峁状。北部和缓,东、南、西三面较陡。有佛教石窟四座。其中以北宋时开凿的第一窟最大,屏壁及窟室四壁满雕佛像,有“万佛洞”之称。1941—1947年间,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总社、解放日报社、中央印刷厂等单位驻此,留有旧址。(3)“五台山”的别称。


猜你喜欢

  • 马头街

    在今河北阜城县东码头镇。《方舆纪要》卷13东光县: 马头镇在“县西三里。下临卫河,……商旅凑集于此”。

  • 高柏山

    在今陕西子长县北。《清一统志·延安府一》: 高柏山 “在安定县 (治今子长县西北安定镇)北八十里,怀宁河出此。疑即 《汉志》 阳周县南之桥山也”。

  • 秀溪

    ①在今江西泰和县城西。《方舆纪要》卷87吉安府泰安县:秀溪“在县城西。又西里许曰文溪,相对者曰武溪,下流俱注于赣江”。②在今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西北。北流至湖南江永县入龙虎河,西入广西恭城县为恭城河,注

  • 铚县

    ①秦置,属泗水郡。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南七十里古城乡。一说在今濉溪县东南。《史记·陈涉世家》: 陈胜“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即此。西汉属沛郡。东汉属沛国。西晋属谯国。南

  • 黄龙国

    指十六国北燕,都黄龙城 (今辽宁朝阳市)。《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十二年 (435) 春正月,“燕王数为魏所攻,遣使诣建康称藩奉贡。癸酉,诏封为燕王,江南谓之黄龙国”。胡注: “以其都和龙也。”

  • 渴罗陀国

    即喝盘陀国。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东北。《新唐书·西域传》: “喝盘陀,或曰汉陀,曰渴馆檀,亦谓渴罗陀,由疏勒西南入剑末谷、不忍领六百里,其国也。” 唐置葱岭守捉于此。

  • 南斑河

    即罗梭江。在今云南省南部。为澜沧江支流。源出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东北磨黑镇春木箐,上源称勐先河,至思茅市与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一带称曼脑江,进入勐腊县后称小黑江,经勐仑镇称南斑江或罗梭江,西南流入澜沧

  • 和五岛

    即今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东部之东岛。从西北至东南长2公里余,宽约1公里,面积1.6平方公里。是西沙群岛第二大岛。岛上树木茂密,鸟类繁多。清宣统元年 (1909) 李准巡海时以粤督张人骏的籍贯命名为丰润岛

  • 四望城

    北魏太和年间筑,在今河南确山县东南。《元和志》卷9朗山县:“四望故城在县东南七十里。后魏太和十一年,豫州刺史王肃于四望陂南筑之以御梁。梁太清二年,豫州刺史羊鵶仁以二魏交逼粮运悬断,乃弃悬瓠归于义阳上表

  • 九文山

    在今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姆贡河北。清乾隆《钦定盛京通志》卷27:九文山在“(宁古塔)城东北三千二百六十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