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郡
①隋大业三年 (607) 改巴州置,治所在化成县 (今四川巴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平昌、通江等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巴州。天宝元年 (742) 复改清化郡。乾元元年(758) 又改为巴州。
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施州置,治所在清江县(今湖北恩施市)。辖境相当今湖北西南部五峰、建始等县以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施州。
隋大业和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巴州为清化郡。见“巴州(2)”。
①隋大业三年 (607) 改巴州置,治所在化成县 (今四川巴中市)。辖境相当今四川巴中、平昌、通江等县地。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巴州。天宝元年 (742) 复改清化郡。乾元元年(758) 又改为巴州。
②唐天宝元年 (742) 改施州置,治所在清江县(今湖北恩施市)。辖境相当今湖北西南部五峰、建始等县以西地。乾元元年 (758) 复改施州。
隋大业和唐天宝、至德时曾改巴州为清化郡。见“巴州(2)”。
在今江苏溧水县西十里。《方舆纪要》 卷20江宁府溧水县: 胭脂河 “其地有胭脂冈,因名。明洪武中,议通苏、浙粮运,命崇山侯李新凿开胭脂冈,引石臼湖水,会于秦淮,以为运河。永乐初废”。
在今陕西延川县西北六十里。《寰宇记》卷36延川县: 青眉山,“耆老云,后魏有吐蕃青眉家族居此”。
①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府河注入岷江处。《晋书·李势载记》:东晋永和三年(347), 桓温“次青衣,势大发军距守,又遣李福与昝坚等数千人,从山阳趣合水距温”。即此。②在今四川乐山市东南大渡河注入岷江处。《
①亦名峒石山。在今广东阳春市北。《舆地纪胜》 卷98南恩州: 峒石山 “在阳春。岩石幽邃,内有古佛像。咸平二年诏赐太宗皇帝御书,藏于石室。胡铨有诗”。《清一统志·肇庆府》: 铜石山 “在阳春县北七十里
亦作春科高日长官司。清雍正六年(1728) 置,属雅州府。治所在今四川石渠县西南奔达乡。宣统元年 (1909) 改流,属登科府。
清乾隆六年(1741)置,属桂林府。治所即今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1912年改为龙胜县。清乾隆六年(1741年)分义宁县西北部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移捕盗通判驻辖。属桂林府。1912年改
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旗的简称。即内蒙古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清咸丰间,科尔沁左翼后旗第十任札萨克僧格林沁以抗击英法联军、镇压捻军之功,清廷赐给博多勒噶台亲王号,旗因有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旗之称。
即东阳溪。在今浙江义乌市境。《水经·渐江水注》:吴宁溪水“下径乌伤县入谷,谓之乌伤溪水”。
一名羊楼司。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南六十里羊楼洞镇,西接湖南临湘县界。明置巡司于此。民国初置县佐。盛产茶。
即今黑龙江省通河县东北祥顺乡。民国熊知白 《东北县治纪要》 黑龙江通河县: “县属祥顺山,距县市七十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