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清江

清江

①即今江西樟树市南之赣江。《舆地纪胜》卷34临江军: 清江 “发源于清江县”。《方舆纪要》卷87临江府清江县: 清江 “在府城 (今临江镇) 南,即赣、袁二江之合流也。赣水自吉安府吉水县流经峡江、新淦二县,而北至府南十里万石洲南,西会于袁水”。

②又名夷水、盐水。在今湖北省西南部。为长江支流。源出湖北利川市西部齐岳山东麓,东流至枝城市北注入长江。《水经·夷水注》: “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 《明一统志》 卷62荆州府: 清江 “在长阳县南。一名夷水。源出旧施州开蛮界,经建始县境流入本县,至宜都县入大江,以其流独清而不混,因名清江”。

③在今广西横县东十里。《舆地纪胜》 卷113横州: 清江 “在宁浦东十五里。有嘉鱼穴”。《方舆纪要》 卷110横州: 清江 “源出州北,经六么山下。又南有从化水流合焉,注入郁江”。

④在今广西玉林市西北。《方舆纪要》 卷108兴业县: 清江 “在县西南九里。亦在葵山”。

⑤即㵲水。 在今贵州岑巩县东。 《方舆纪要》 卷122思州府: 清江 “经镇远府境,曰镇阳江。流至府西三十里,曰住溪,以众水所潴也。又东经城南,曰架溪。至府东三十里,曰平溪。流入湖广沅州境,注于沅江”。


古称夷水,又称盐水。长江中游支流。在湖北省西南部。《水经注·夷水》:“夷水即佷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见其澄清,因名清江也。”源出利川市齐岳山,流经恩施、长阳、宜都等市县,在宜都市区汇入长江。长423千米,流域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多年平均流量464米3/秒。流经多山地,落差很大。主要支流有贡水、海洋河等。流域内森林茂密,景色秀丽。为长江荆江段洪水的主要来源,夏季常有洪灾。1994年建有隔河岩水利枢纽工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以下可通航。


猜你喜欢

  • 蒲江水

    亦名蒲水。在今四川蒲江县南。源出名山县东北,流经蒲江县城,东北流合临溪河,于邛崃县东南注入南河 (邛崃河),东流注入岷江。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 西汉地节中,“穿临邛蒲江盐井二十所,增置盐铁官”

  • 香炉囤

    在今贵州石阡县北十里。《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香炉囤 “平地高二十丈,可容五百人,避苗 ‘寇’ 者,倚此为险”。

  • 修定寺塔

    在今河南安阳县西北七十里清凉山南麓。修定寺建于北魏太和十八年 (494),现已废圮。现存唐塔一座,塔门楣上有 “邺县令裴□康古,咸通十一年五月” 的题记,塔身平面呈正方形,用模制的菱形、三角形、矩形、

  • 漷州

    元至元十三年 (1276) 改漷阴县置,属大都路。治所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北河西务。辖境相当今天津市武清、香河二县地。至正年间还漷阴县旧治 (今北京市通县东南四十里漷县镇)。明洪武十四年(1381) 降为

  • 过步

    即今江西崇义县西北二十里过埠镇。明正德十四年(1519)置巡司于此。

  • 歌舞冈

    在今广东广州市西北。《舆地纪胜》卷89广州: 歌舞冈,“ 《郡国志》 云,歌舞冈,南越王三月三日登高处”。《方舆纪要》 卷101广州府南海县 “越秀山” 条: “ (越秀山) 折而西北为歌舞冈,一名越

  • 歌罗城

    在今广西苍梧县西南新地镇长盈村城山。《方舆纪要》 卷108苍梧县: 废歌罗城,“ 《志》云: 在府西南六十里。隋开皇中,李贤所筑以屯兵处。久废”。今遗址尚存。

  • 换绦 (縧) 桥市

    即今湖北大冶市西北三十四里还地桥镇。清光绪 《湖北全省分图》: 大冶县西北有换绦桥市。

  • 叶城县

    清光绪八年(1882)置,属莎车府。治所在今新疆莎车县东北塔热木博依附近。乾隆《西域同文志》卷3:叶尔羌“回语叶尔谓池;羌广之意。其地宽广”, 故名。十年(1884)迁治哈哈里克(今叶城县)。民国初属

  • 云中县

    ①秦置,为云中郡治。治所在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北古城乡古城村西古城。东汉建安中移治今山西原平县西南,属新兴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废入定襄县。②北周改太平县置,属长宁郡。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隋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