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渤海国

渤海国

唐武后圣历元年 (698) 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建。初称振国 (一作震国),先天二年 (713),唐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改称渤海。初都今吉林敦化市敖东城,天宝末年(755) 东移上京龙泉府 (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东京城镇)。最盛时地方五千里,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辖境南到今朝鲜清川江中上游、龙兴江,东抵日本海,北至黑龙江境内,西至吉林西部,西南沿辽宁开原至丹东一线与唐相接。辽天显元年 (926) 为辽所灭,改称东丹。由契丹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迁辽河流域,都辽阳。耶律倍泛海入后唐后,东丹建置渐废。部分遗民以今鸭绿江畔浑江市为中心建立安定国。辽圣宗时亦并入辽。


唐代中国东北以靺鞨粟末部为主体,结合其他靺鞨诸部和部分高句丽所建政权。武周圣历元年(698年)由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初称振国(亦称震国)。先天二年(713年),唐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改称渤海。渤海按唐制立国,使用汉文。经济以农业为主。最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中设在乌苏里江东岸一带有四府十一州。首府上京龙泉府遗址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市西南渤海镇。辽太祖天显元年(926年)被辽所灭,改称东丹,辽太子耶律倍为东丹王。后迁辽河流域,都辽阳。耶律倍泛海入五代唐后,东丹建置渐废。部分遗民以鸭绿江畔今吉林省白山市为中心建立定安国,辽圣宗时亦并入辽。


猜你喜欢

  • 大盘山

    ①在今江西乐安县西北。《方舆纪要》卷86抚州府乐安县:大盘山在“县西北八十里,跨新淦、永丰二县界。有十二峰,环州如盘。志以为宝唐水出此”。②在今湖北通城县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76通城县:大盘山“山

  • 登相堡

    明置,属宁番卫。在今四川喜德县西北深沟乡北登相营。清设外委驻防。

  • 东海千户所

    亦作东海中千户所。明洪武中置,属中军都督府。治所在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清康熙十七年(1678)废。

  • 长水海子

    又名插汉脑儿,汉译白海子。即今内蒙古阿巴嘎旗南查干诺尔(又作库尔查干诺尔)。明《蓟镇边防》:“插汉脑儿即白海子,在宣府大青山后,宣边相去尚有六百余里。此处原有长水海子、苦水海子二处,夷人因长水海子四望

  • 半拉山门

    即布尔德库苏巴尔罕门。今吉林四平市东南二十五里山门镇。

  • 阿巴嘎左翼旗

    清顺治八年(1651)置,属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驻地在今内蒙古阿巴嘎旗东南哈拉图(德勒格尔苏木驻地)。1914年属察哈尔特别区,1928年属察哈尔省。1947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49年与阿巴哈纳尔左

  • 督亢陂

    亦作督亢渠。在今河北涿州市东南十里。即战国末燕太子丹使荆轲赍图以献秦者。《魏书·裴延㑺传》: 延㑺肃宗时任幽州刺史, “范阳郡有旧督亢渠, 径五十里”, 㑺疏

  • 屯营

    在今四川江津市南。《清一统志·重庆府二》:屯营“在江津县南二十五里。四围峻绝,中如砥平。明正德中,都御史林俊破‘贼’曹甫,屯兵于此”。

  • 火烧舟

    又名新州、永福场。即今贵州遵义县东北新舟镇。1932年始置新舟镇。

  • 姑幕县

    ①西汉置,属琅邪郡,为都尉治。治所在今山东诸城市西北四十里。东汉属琅邪国。三国魏属城阳郡。南朝宋废。北魏永安中复置,属东武郡。北齐并入东莞县。②东晋侨置,属南东莞侨郡。治所在今江苏常州市东南。南齐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