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温泉镇

温泉镇

①蒙古至元三年 (1266) 改温泉县置,属孝义县。即今山西交口县东北四十六里温泉乡。元、明、清均有巡司戍守。

②即今山东威海市东南温泉镇。明属文登县,置巡司于此。清雍正十三年 (1735) 移巡司于威海 (今威海市)。


(1)在北京市海淀区西北部。面积32.3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白家疃村,人口3280。因镇内温泉而得名。其辖域原分属宛平县、昌平县,1949—1958年经数次调整,陆续划归海淀区。1961年成立温泉公社,1984年设乡,1997年撤乡建镇。京密引水渠沿温泉路北侧由西向东流经平原地区。是海淀区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温泉中心集镇位于北部,规划占地590公顷,是一个集高新技术产业、房地产开发、旅游疗养为一体的综合性经济开发区。集镇东侧是北京百亭鱼乐园。辖域内有中央档案馆、航空工业总公司621和304研究所、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白家疃地震基准台、北京市胸科医院等单位。温北路、温泉路、黑龙潭路穿越镇境,通多路公共汽车。有黑龙潭、怡贤亲王祠、孙岳墓、曹雪芹旧居遗址、摩崖石刻、胄乃城遗址等名胜古迹。堂子山(显龙山)北温泉明已著称,20世纪20年代又曾在此建立“天然疗养院”。(2)在江苏省东海县西北部,东北隅与山东省接壤。面积34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泉,人口5500。1976年从横沟公社划出六个大队成立温泉管理处,1980年改为温泉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置镇。产小麦、玉米、花生等。有地热水、矿泉水及石英、花岗石、蛇纹石等。有砖瓦、鳗鱼养殖、豆制品加工等厂。建有多处温泉浴池、宾馆、疗养院。有公路通县城。古迹有东汉龙王庙和汤姑庙。(3)在安徽省岳西县中部。面积86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汤池畈,人口1380。镇因驻地有温泉得名。1949年设汤池乡,1958年改为汤池公社,1984年复设汤池乡。1992年东营、斯桥、汤池三乡合并置温泉镇。地处大别山南麓丘陵和山间盆地地带。产稻、玉米、甘薯、小麦、油菜籽、茶叶、蚕茧、茯苓等。有花岗石板材、木材加工、制茶等厂。105国道经此。境内有温泉度假村。镇西资福村塘坳有王步文烈士故居。(4)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西北部。面积56平方千米。人口3.2万。镇人民政府驻红桥街,镇区人口2410。以村旁崇仁河上建有红旗大桥而得名。镇以境内温泉得名。1950年属温泉、流坊等乡,1958年合并设温泉公社。1984年改置乡,2001年与红桥镇合并改设温泉镇。地处丘陵地带。盛产油茶。西北部青莲山下有温泉疗养院。为临川区主要工业区,有化肥、磷肥、水泥、农药、水电器材、罐头食品等厂。向乐铁路经此。有公路东南接临八公路。古迹有西周文化遗址和唐宋白浒窑遗址。(5)在江西省星子县中部、鄱阳湖西岸。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陈家嘴,人口2210。以境内温泉得名。1950年属温泉、钱湖、归宗等乡。1958年设温泉公社,1984年改乡,1999年置镇。2001年隘口镇并入。产稻。有农机、石英、纤维、瓷土、磨石等厂。江西省庐山温泉工人疗养院设此。105国道和九隘、归蛟等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虎爪崖、陶渊明醉石及磨盘岭周代文化遗址等。(6)在江西省铜鼓县中部。面积154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泉,人口1100。因地热水贮量丰富而得名。1949年设定江区,1958年设红旗公社,1983年改名温泉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改设镇。为县粮食重点产区,并产茶叶、油茶。有建材、罐头、竹串席、制茶、砖瓦等厂。铜幽公路经此。温泉水温达73℃,含硫、钠、钙、钾、镁等元素,建有温泉浴室。古迹有西周文化遗址。(7)在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南部。面积72.8平方千米。人口2.4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泉,人口9120。金代名温水镇,元代名温泉镇,明、清两代沿之。清末镇废,名温泉汤。村北河床中有温泉,镇及主村皆以此得名。1950年分属文登市十三区、十四区,设双寺夼、温泉、张家山、虎山、柳林、七夼、打铁七乡。1956年七乡合并为温泉、冶口、亭子三乡,属文登县草庙子区。1958年三乡合并,成立温泉公社,同年划归威海市。1984年置镇。五渚河流经,其上游有冶口水库,中游是崮山水库库区。五渚河中有温泉,地热资源丰富。主产小麦、玉米、花生、苹果等,并产柞蚕。有通用机械、乳制品、缫丝、塑料等厂。石烟公路和青威高速公路经此。(8)在山东省即墨市东部,东临黄海北湾。面积97.7平方千米。人口5万。镇人民政府驻东温泉,人口2000。明成化时,上夼孙氏一支迁四舍山北麓立村。此地多温泉,蒸腾如汤,故名汤上。抗日战争时期易名为温泉,为与西温泉区别,又改称东温泉。1946年属即东县八区(汤泉区),1952年建温泉乡,1956年属店集区。1958年建皋虞公社和荆山公社,1961年荆山公社并入皋虞公社,1984年建温泉镇。产小麦、玉米、甘薯、大豆、谷子、高粱、花生等。有衡器、橡胶制品、针织等厂和建筑工程公司。莱青、王上公路经此。有温泉疗养区。古迹有东皋虞村西汉皋虞县城故址、西皋虞村汉王吉墓群。(9)在河南省汝州市西北部。面积32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泉村,人口2250。因有温泉得名。1957年置温泉乡,1962年改公社,1975年称温泉镇公社,1983年改温泉镇乡,1989年置温泉镇。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甘薯等。有硫酸铜、汝瓷、节能灯具等厂。公路北接洛界公路。(10)在河南省温县中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62平方千米。人口4.8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泉,人口2.5万。战国时赵孝成王封李同父于此,得名李城。隋大业十三年(617年)为温县治。唐武德四年(621年)为李城县治,后复为温县治。1956年建城关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镇,1986年改今名。因古有温泉得名。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有电器、五金、机床、淀粉、涂料、水泥预制等厂。温济铁路起点,新孟、温沁公路在此相交。古迹有梁所遗址。(11)在湖北省英山县西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162平方千米。人口9.6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泉。南宋淳廞年间立鹰山寨。咸淳三年(1267年)为英山县治。1947年前称为县城。1947—1949年名鸡鸣镇。1949年改名为城关镇,1958年设城关公社,1960年复为城关镇。因镇周多温泉,1987年更名为温泉镇。2001年彭家畈乡、百丈河乡和方家嘴乡的花园村并入。地处鸡鸣尖山下,东河、西河在境内交汇,注入白莲河水库。主产稻、小麦、蔬菜,盛产茶叶、蚕茧、食用菌。工业有机械、汽车配件、五金工具、铸造、建材、轻纺等。318国道和英浠、长蕲公路经此。建有温泉游泳馆、毕昇纪念馆。(12)在广东省从化市中部。面积28平方千米。人口4320。镇人民政府驻温泉村,人口2440。古称清龙头,因当地古时称地下水流为龙,故名。1934年开发,发现地下热水泉眼处书刻“温泉”二字(今无),自此得名。1949年设温泉乡,1959年建温泉公社,1983年改为区,1986年改温泉镇。辖温泉、天湖二村和风景游览区。地处丘陵性河谷中,镇内除一条沿河街道外,其余为旅游、休养场所。特产蜂蜜、荔枝干和木雕工艺品。105国道经此。(1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中部、县城周围。面积118平方千米。人口6.3万。镇人民政府驻绕城中路。以境内著名陆川温泉得名。1951年为陆川县一区,1958年设城厢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公社,1982年改温泉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置镇。产稻、黄红麻、淮山药、烟叶、柑橙、荔枝、龙眼等。有塑料、玻璃、铁锅、小五金、陶瓷等厂。镇区依附陆城镇,农贸集市在陆城镇。有公路接玉湛公路。境内陆川温泉著名,并有温泉疗养院及革命烈士纪念碑。(14)在重庆市开县东北部。面积150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泉,人口1.2万。北宋时因有温泉名温汤镇。明代名温汤井。1932年名温汤镇,1940年更名温泉镇。1992年乐园乡、大堰乡并入温泉镇。产稻、玉米、薯类及茶叶、油桐、白肋烟。为农副产品集散地。有采煤、造纸、塑料、工艺等厂。工艺厂研制的“一次成型碎料空心纸”,获国家发明奖和专利。有渝巫、万城公路经此。附近多溶洞,尤以仙女洞著名。(15)在贵州省绥阳县东北部。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3万。镇人民政府驻清家村,人口3120。以村北温泉得名。民国初设温泉乡。1959年属募阳公社。1961年建温泉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合并温泉、公坪、茅家铺、募阳、洪骆五乡建镇。产油菜籽、油桐、生漆等。遵尖公路经此。名胜有温泉、双河溶洞。(16)在贵州省息烽县东北部、梅子岭北部山坞。面积85平方千米。人口2.3万。镇人民政府驻石头田,人口 2100。因境内有温泉,故名。1949年为息烽三区,1961年改黑神庙区。1984年置小坝乡。1992年合并温泉、安江二乡而设镇。产烤烟。有磷矿及其开采业。养温公路经此。息烽温泉是贵州著名疗养胜地。(17)在云南省安宁市北部、螳螂川畔。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1.2万。镇人民政府驻温泉,人口3850。因“天下第一汤”碧玉泉得名。1949年前为麟泉乡。1950年为温泉乡,1958年置镇,1984年为区,1989年复置镇。产稻、玉米、小麦等。森林资源丰富。有公路接昆畹公路。名胜有安宁温泉风景区,有“天下第一汤”、曹溪寺、珍珠泉、三潞圣水等景点。建有宾馆、疗养院。(18)在陕西省勉县东南部。面积31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岳家营,人口560。以境内有温泉得名。1965年设温泉公社,1983年改乡。1996年与天堰乡合并设温泉镇。产稻、玉米、小麦。有公路通县城。


猜你喜欢

  • 满洲国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后制造的傀儡政权。1932年3月在长春 (今吉林长春市) 成立,扶清末代皇帝溥仪为 “执政”,年号大同。1934年 3 月称满洲帝国,“执政” 改为 “皇帝”,年号康

  • 红水河堡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置,为长城重要关堡之一。即今甘肃景泰县北红水乡。清属皋兰县,设县丞驻此。

  • 万阳山

    又作万洋山。古名石含山。在今江西、湖南两省边境,属罗霄山脉中段。《方舆纪要》卷80酃县“云秋山”条下:“又万阳山,在县西南八十里,周三百里。上多古木怪石。”

  • 博南山

    在今云南永平县西南花桥以西,澜沧江东岸。从汉至清皆称博南山。《续汉书 · 西南夷传》: 永平十二年 (69),于哀牢地置永昌郡,“始通博南,度仓水,行者苦之”。《华阳国志· 南中志》: “孝武时,通博

  • 通海县

    元初置通海千户,至元十三年 (1276) 改通海县,属宁州,为临安路治。治所即今云南通海县。明郭子章 《郡县释名》 云南卷上: “县北三里有通海湖,县以湖名。” 明、清属临安府。民国初属云南蒙自道。1

  • 蒲端国

    在今菲律宾班乃岛西南端附近。《宋史·真宗本纪》: 咸平六年 (1003),“蒲端国献红鹦鹉”。南宋赵汝适 《诸蕃志》 “蒲甘国” 条将蒲端遣使事误为蒲甘,后人或亦因此误认为蒲端国故地位于今缅甸中部。

  • 荣川水

    即今四川荣县、自贡、富顺境之旭水河(荣县河)。《方舆纪要》 卷72荣县: 荣川“在县东。亦曰荣溪。自成都仁寿县界流入,又东南与双溪合流,东南入叙州府富顺县合金川,注于大江”。

  • 沙瑶

    在今菲律宾棉兰老岛的达比丹以南。一说为宿务的Sayao。明张燮《东西洋考》卷5:“沙瑶、呐哔啴,其地相连,呐哔啴在海畔,沙瑶稍纡入山隈。”

  • 乌尤山城

    在今四川乐山市东三里乌尤山。《宋史·度宗纪》:南宋咸淳九年(1273)九月,“成都安抚使昝万寿城嘉定乌尤山”,即此。

  • 雾社

    即今台湾省南投县东北仁爱乡。原为高山族村社。1930年雾社高山族同胞举行反日起义,即“雾社事件”。今街头建有抗日纪念碑。在台湾省本岛中部山区,属南投县,距埔里镇23千米。位浊水溪上源与眉溪的分水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