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元十六年(1279)改宝应军置,属淮安路。治所即今江苏宝应县。二十年(1283)改为宝应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宝应军置,治宝应县(今属江苏)。辖境相当今江苏省宝应县。二十年府废,复为宝应
即今山东淄博市博山区东南八陡镇。胶济铁路有支线通此。
亦作锅盖梁。即今四川西昌市西北锅盖梁镇。民国《西昌县志》卷1:锅盖梁在“县西北二十五里。……因通省大道,旅客多于此休息”。又卷9:同治七年(1868),“贵州提督周达武提师二万,先后由越嶲之普雄,西昌
即今江西玉山县东南下镇。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卷11:广信府玉山县有下镇墟。在江西省玉山县东南部。面积78平方千米。人口4.3万。镇人民政府驻下镇,人口700。清代建村,后成集镇,并设巡检司于此。因位
一作也迷里河。即额米尔河。今新疆额敏县之额敏河,西流入哈萨克斯坦境之阿拉湖。
明洪武初改温州路置,属浙江布政使司。治所在永嘉县 (今浙江温州市)。辖境当今浙江温州市,永嘉、乐清二县和飞云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清属浙江省。光绪二年 (1876) 据 《烟台条约》 为英国开为商埠。1
即今浙江余杭市西北塘栖镇。《浙江省立图书馆馆刊》 3卷3期 《馆藏善本书题识》 有 《栖里景物略》。夏定域云: “栖里即唐栖,杭州附郭之大镇也。”
唐置,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十五里浍山。《新唐书·地理志》: 绛州翼城县有 “翔皋钱坊”。
即今台湾台南县西南佳里镇。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即此。即今台湾省台南县西南佳里镇。始见于明。陈第《东番记》:“其地……又有双溪口,加哩林。”杜臻《彭湖台湾述略》作“茄哩屿”
在今江苏吴县西南,洞庭山之支岭。南宋范成大 《吴郡志》 卷15: “鼋头山,一名鼋山。在洞庭山之东麓,有石闯出如鼋首,相传以名。一山皆青石,温润光莹,扣之琅琅有金玉声。浙西碑石与压砌缘池,皆取此石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