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灵丘县

灵丘县

西汉置,属代郡。治所在今山西灵丘县东十里固城村。东汉初废,末年复置。三国魏属中山国。西晋废。北魏复置灵丘县,为灵丘郡治。治所即今灵丘县。北周为蔚州治。隋大业初属雁门郡,隋末废。唐武德六年(623)复置,属蔚州,寄治阳曲县(今山西太原市东北十五里阳曲镇),七年(624)寄治繁畤县(今繁峙县西),八年(625)寄治秀容县北恒州城(今忻州市西北)。贞观五年(631)还治今灵丘县。金贞祐二年(1214)升为成州。元复为灵丘县,属蔚州。清属大同府。民国初属山西雁门道。1928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1952年复属山西省。


在山西省东北部、太行山西麓,东临河北省。属大同市。面积 2730 平方千米。人口22.9万。辖3镇、9乡。县人民政府驻武灵镇。《汉书·地理志》注:“应劭曰,武灵王葬此,因氏焉。”《寰宇通志》:“以东南山有赵武灵王墓,故名。”西汉置灵丘县,属代郡。东汉废。故址在今县东北魏复置灵丘县(移今治),属司州;太和年间改属恒州。北齐置蔚州,北周立大昌县。隋开皇初废郡,又废大昌县入灵丘县。隋末废灵丘县。唐武德六年(623年)复置灵丘县,寄治阳曲县(今太原市北阳曲镇),次年寄治繁畤县(今繁峙县),八年寄治秀容(今忻州市);贞观五年(631年)徙至今县城,属蔚州,天宝至至德年间又历属安边、兴唐二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属蔚州。辽仍属蔚州。金贞廞二年(1214年)升灵丘县为蔚州,属西京路。元复为灵丘县,属宣德府蔚州。明属大同府蔚州。清属大同府。1914年属雁门道,1927年直属山西省。1949年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区。1952年属山西省雁北专区。1958年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雁北专区,1967年改属雁北地区。1993年属大同市。地处晋北高原东北边缘,太行、五台、恒山三县之间。唐河、冉庄河、独峪河、三楼河流经境内。属中温带半干旱气候。农产以谷子、玉米、马铃薯、豆类、油料作物为主。矿产有煤、铁、花岗石、石棉、萤石、珍珠石、铜、黑砂石、冰洲石等。工业有煤炭、冶金、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京原铁路、108国道、大涞、灵广公路经过县境。名胜古迹有辽觉山寺塔、平型关战斗遗址、杨庄白求恩展览馆等。


猜你喜欢

  • 阿里马城

    亦作阿里麻里、阿力麻里。西辽属地。在今新疆霍城县西北克千山南麓。元耶律楚材《西游录》:“既出阴山,有阿里马城。西人目林擒曰阿里马,附郭皆林擒园囿,由此名焉。”即此。后为察合台汗国都城。相传在16世纪初

  • 承德县

    ①清康熙三年 (1664) 置,为奉天府治。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清光绪间为奉天省治。宣统二年 (1910) 废。1913年改奉天县为承德县,1914年改为沈阳县。②1914年置,属热河道。治所即今河北

  • 日月山

    ①番名纳喇萨喇。在今青海省青海湖东,属祁连山脉。为牧区和农业区的分水岭。主峰在湟源县南,海拔4617米。《清一统志·西宁府》:日月山“在西宁县西川口外,……今为番夷互市之所”。②今蒙古国东部克鲁伦河上

  • 勾慈沟

    一名勾兹渡。在今安徽芜湖县北四十里咸保乡水阳江畔。《舆地纪胜》卷18太平州:勾慈沟“在芜湖东四十里。《左传》:吴伐楚,克鸠兹。杜预注谓在芜湖,《舆地志》以为皋兹,即此也”。

  • 姜氏城

    在今陕西岐山县东。《水经·渭水注》:“岐水又东径姜氏城南为姜水。按 《世本》: 炎帝,姜姓。《帝王世纪》 曰: 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游华阳感神而生炎帝,长于姜水,是其地也。” 另据 《明一统志》 卷

  • 东阳县

    ①秦置,属东海郡。治所即今江苏盱眙县东南东阳城。《史记·项羽本纪》:“陈婴者,故东阳令史……东阳少年杀其令, ……遂强立婴为长。”即此。西汉属临淮郡。东汉属下邳国。西晋仍属临淮郡。南朝陈废。②汉高帝置

  • 石篱山

    在今广东廉江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04石城县:石篱山“在县北四十里。其西、南、北三面皆竣,东稍平,叠石如篱”。

  • 悉唐县

    唐置,属当州。治所在今四川茂县西北。《寰宇记》卷81悉唐县:“置在悉唐川”,因名。显庆元年(656) 为悉州治。咸亨元年(670) 移州治左封县。三年(672) 于县侨置翼州,仪凤元年(676)于县置

  • 永清县

    ①北周保定二年(562)改大洪县置,属迁州。治所在今湖北保康县西北。隋属房陵郡。唐属房州。北宋开宝中废。②唐天宝元年(742)改会昌县置,属范阳郡。治所即今河北永清县。辽属析津府。金属大兴府。元属大都

  • 闾关

    在今陕西旬阳县东北一百四十里。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