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牛山
在今湖南桃源县南。《方舆纪要》 卷80桃源县“桃源山” 条下: “ 《志》 云,县南二百五十里有牯牛山,与安化县接界。”
在今湖南桃源县南。《方舆纪要》 卷80桃源县“桃源山” 条下: “ 《志》 云,县南二百五十里有牯牛山,与安化县接界。”
古称大若山。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以东的东海海域中,东北邻舟山岛。岛上树林茂密,远处眺望,如浮于水面之亭台楼阁,故得名。土沃民稠,明时设兵戍守于此。原有大榭山、小榭山两岛,因筑塘相连。面积28.2平方千
在今广西合浦县南。《明一统志》卷82廉州府: 钟湾 “在府城南七里,有湾接江通海。相传宋政和间,灵觉寺钟一夕飞去,既明,悬空而下,钟犹湿。湾傍居人言: 湾中每夜有钟声,谓必与龙战,寺僧凿去顶上龙角乃止
即今山西吉县西北文城镇。西魏汾州文城县治此。《元和志》卷12文城县:文城“故老曰此城晋文公为公子时,避骊姬之难,从蒲奔狄,因筑此城,人遂呼为文城”。(1)区片名。在山东省文登市中部。市人民政府驻地。人
在今河北涉县东五里。《方舆纪要》 卷49涉县: 韩王山,“相传韩信曾驻兵于此”。
即今安徽歙县东北二十里练河西岸桂林乡。清乾隆 《歙县志》卷1 《都鄙》 有桂林乡。
东晋置,属郁林郡。治所在今广西上林县。一说在今忻城县西南红水河南岸。隋废。古县名。东晋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北、忻城县西南。属郁林郡。隋废。
西晋太康中避司马昭之名讳,改昭陵郡置,属荆州。治所在邵陵县(今湖南邵阳市)。辖境相当今湖南冷水江市以南资水流域。隋开皇九年(589)废。本昭陵郡,晋太康中避司马昭名讳改名,治邵陵县(今湖南邵阳市)。属
在今广东广州市区东北,先烈中路西侧。初名三望岗,俗称红花岗。1911年4月27日 (农历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与敌人激战一昼夜后失败,战死和被捕牺牲的有一百多人。起义
①又作阿。战国燕邑,后入赵。即今河北安新县西南安州镇。《史记·赵世家》: 成侯十九年(前356),“与燕会阿”。《正义》 引 《括地志》: “故葛城,一名依城,又名西阿城。” 孝成王十九年 (前247
在今江西婺源县南。《方舆纪要》卷28徽州府婺源县:庄坑“在县南六十里。《舆程记》, 由乐平而东六十里至毛桥,又三十里至湾头,五十里至庄坑,以达县。皆舟楫通行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