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山
即今江西信丰县西油山。《明一统志》卷58赣州府:犹山“在信丰县西一百二十里。山分九十九面,多产异药”。
即今江西信丰县西油山。《明一统志》卷58赣州府:犹山“在信丰县西一百二十里。山分九十九面,多产异药”。
唐方镇名,简称淮西。至德元年 (756)置淮南西道节度使,治所在颍川郡 (今河南许昌市)。乾元元年 (758) 移治郑州 (今河南郑州市),次年移治寿州 (今安徽寿县),上元二年 (761) 移治安州
即今四川平昌县南长垭乡。民国《巴中县志》第一编:东南“长垭场,二百二十里”。
在今上海市静安区西万航渡路。原为吴淞江上津渡处。初名法华渡,俗名梵王渡。近代改建成路。1964年以谐音改为万航渡路。
在今云南洱源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17邓川州: 豪猪洞在 “州 (今邓川镇) 东二十里。山顶有石墙遗址,下有龙潭。《滇志》: 孔明纵孟获于白崖,获引所部至银坑,坑一名豪猪洞,险绝非人力可到,孔明出
在今山东苍山县西二里。民国 《临沂县志》 卷12载: 汉 “戈蒲盐丞印”,清“光绪九年出土于晒米城,今藏鄫城赵氏家”。1973至1976年相继出土大量文物,证明晒米城原系由商、周到汉代的一处大型高台遗
即今黑龙江省泰来县西北塔子城镇。清末《黑龙江全界地图》: 武兴县西有塔子城。民国 《黑龙江志稿》 泰来县图: 县西北有塔子城屯。
亦作莫府山,又名石灰山。在今江苏南京市北,长江南岸。《舆地纪胜》 卷17建康府 “幕府山” 云: “晋琅邪王初过江,丞相王导建幕府于其上,因以为名。” 山有五峰相接。三国时已有 “莫府山”之名。《宋书
唐武德五年(622)置,属胥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省清化西北。贞观元年(627)废。
在今福建龙岩市北。《方舆纪要》卷99漳州府龙岩县:北砦山在“县治后,县主山也。一名后山,员耸如覆釜,亦名覆釜山”。
在今湖南攸县北八十里。《明一统志》卷63长沙府:严仙山“一名严仙岭。三峰如螺。刘宋元嘉中,严起兄弟于此修炼。山谷岩空洞, 内有丹井”。